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书记 展鑫
这次考察,我们认真观摩学习了徐州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环境提升及乡村振兴工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思想上充了“电”,工作上加了“油”,是一次提升境界之行、创新对标之行、增强斗志之行。对照徐州市的发展实践,太白湖新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最根本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最明显的差距是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最重要的差距是工作作风上的差距。对标先进,我们需要加压奋进、全力以赴;迎头赶上,我们需要超前谋划、务实苦干。
一、解放思想,放宽视野,以更高的境界谋划新区发展。一是眼界要放宽。立足新区发展定位,坚持把新区的发展放到“一核引领”的地位和视角中去考量,放到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创优新高地,着力提高城市首位度,为中心城区建设探路先行。二是境界要提升。着力解决眼界低、起点低、境界低和思路小、气魄小、力度小等“三低三小”问题,高站位、高规格谋划中心城区建设,全力将太白湖新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区“一二三四”战略布局的示范引领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先行区、美丽和谐宜居的生态涵养区。三是步伐要加大。完善提升产业布局,加快招引并落地建设一批大项目,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区建设框架;努力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地上地下,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配套设施,聚人气、汇商气、增活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二、自我加压,真抓实干,以更实的作风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实施挂图作战。按照“说了算、定了干、近期完”的要求,绘制项目作战进度图和作战保障图,以“图”管项目、抓项目、推项目,定人、定责、定时、定查,实施兵团作战、分头推进。二是天天一线推进。全面推行项目建设“早七晚七”工作机制和“天天一线工作法”,每天坚持一线现场解决困难、一线督促整改问题、一线推动工作落实,变遥控指挥为直接指导、坐式服务为上门式服务、会议部署为现场协调,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审批事项“一单一清”“一事一明”。对标江浙先进城市,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做到服务事项“一次准备、一次提交、一次办成”,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推行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抓督查机制,严格落实《济宁市“蓝黄红牌”督查奖励办法》,按照红、黄、蓝三色进行奖励和惩戒,以强力的督导考核、鲜明的奖罚导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围绕重点,完善政策,以更硬的举措开展“双招双引”。一是聚焦产业培育。围绕重点发展的精品旅游、医养健康、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瞄准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旗舰企业、枢纽型企业,建设项目资源库、客户资源库、企业档案库、产业聚集转移路线库等数据库,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专业化招商。二是加快落地进度。从企业总部入驻、产业基金扶持、重大项目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全速推进方特主题公园、儿童乐园、尚德学校、吾悦广场、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推行“8+X”招商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模式,积极开展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等专题招商活动,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三是打造人才高地。贯彻落实省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引进培养高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和创业融资、科研配套、团队支持等方面,形成完备周全的服务体系,激发“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催生产业”的链式效应,为新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