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6日
第03版: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黄帅晴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

面对网络阵地错综复杂的形势,政治方向要摆正。习总书记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我们能否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一是坚持党管宣传。“一把手”要拎得清网络意识形态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带头抓落实,强化党媒、党报、党刊在互联网宣传领域的中心地位,增强扩大党媒在融媒体平台的群众使用覆盖率,让广大群众读懂弄通悟透。二是让党的好声音深入人心。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扩大浏览量与参与率;规范处置曲解事实、扭曲传播真相的不当言论。三是树立正确政治立场。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首先摆正自身位置,提升思想纯洁性、政治敏感度、社会责任感,增强党性。四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推动优秀文化输出。注重宣传手段的创新以及方式方法的运用,增强国际互联网传媒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迁,发展规律要握牢。伴随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蔓延渗透,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规律,握牢发展命脉。一是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准确把握“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理论的技术应用要求,大胆探索创新,不断破局,打有准备之仗。二是拥有“用户思维”。面对人人自媒体时代,在平台的消融与重构过程中,信息发布者应秉承从提供制造者到普通网民身份的变化。三是重视人机协作。要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简化政务办公程序事项,同时做好故障风险管理。

面对网络舆论广泛动态的传播,科学引导能力需加强。网络舆论裂变传播的过程迅速,领导干部在应对时要态度正,心态稳,行动快。一是提高网络舆论宣传站位。网络舆论传播不仅是党委宣传部门的事,在单位部门系统内部要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区分等级制定应对方案,面对网络负面言论,要克服畏难情绪,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做有效沟通。二是规范网媒队伍。及时出台措施,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使用,落实多主体有机协作的网络治理理念和原则,加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宣传和引导,增进与相关领域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交流研讨。三是恰当处理公众诉求。善意引导网民通过合法渠道程序进行申诉,对于一般性咨询,要凸显网络问政平台的作用,保证问政渠道畅通,理智处置,使回复做到“逻辑自恰”。

面对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驾驭能力需提升。根据中央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要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实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要适时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信息化发展趋势动态更新调整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在必要时要采取政府干预。二是着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要集中力量推动核心领域信息技术突破,体系化布局信息化系统产业集群。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出台对金字塔领军人才的吸引政策,加大对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培训。要统筹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进程。三是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助推信息在工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融合与开发,采取“以大带小”的形式,驱动本地中小微企业向大型企业学习。善用电子政务促进民生发展,建立各部门协同沟通的信息网,跨越层级壁垒办公,实现数据更新的便捷可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在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系统升级,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增强群众信誉度、满意率。

面对网络空间数据爆炸的现状,安保手段要优化。维护互联网数据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一是政策文件的实施应用。属地政府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网络数据安全行业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与应用,实现本地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的规范化应用。二是网络数据的日常监测。日常监测网络数据异常是实现快速预警的第一步,要配备专业监测设备及专业人员,形成信息上报反馈机制。三是软、硬件的设备升级。防止政务系统被病毒、黑客攻击,过硬的技术设施与一流的技术人才缺一不可,领导干部要重视安防系统的建立建设。四是联动机制的建立。建立网络信息应急处置机制,实行逐级逐层管理,形成上下联动,确保有充裕时间进行事件的分析研判。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

2020-12-0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6877.html 1 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