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就是喜欢过节,因为过节,沉寂的乡村才充满了热闹的气息。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乡村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说法多了,有洗晒节、晾书节、回娘家节,反正大大小小的说法有十好几种,另外还有谷秀节、谷穗节的说法。
谷秀节、谷穗节,与农业生产和农事二十四节气都有关。农历六月六,处于二十四个节气夏至后,这个时节气温高,农作物光照足,雨水充沛,庄稼长势正旺,大田稻谷已开始抽穗,所以,乡间有俗语:六月六,看谷秀(穗)。谷子抽穗扬花,当然是乡下的好时节了,眼看着汗水就要变成金黄的谷子,丰收有望,心中喜悦,过过节,庆贺一把,热闹热闹,也是好事儿嘛。
六月六,吃鸡吃鸭吃猪肉。突然想起小时候,听娘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祭祖和吃都是乡间过节的必然程序。那年六月初六那天,娘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把家里上上下下翻了个遍。鸡鸭呢,当然是不能杀来吃的了,要挑到白合场卖了挣钱给我们交学费,还有家里的柴米油盐呢。鸡鸭早被娘赶下村子口的河里去洗澡了。“六月六,好沐浴”嘛。娘收拾了半天,终于从墙角的一个老坛子里拿出半块猪肉,煮了,先是祭天祭地祭了祖上,才端上桌,大家就有些迫不急待了。那家伙,虽然全是肥肉,没有一个不想吃的。正月过后,好几个月家里都没见肉了。不要说肉,地里庄稼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吃点苞谷稀饭填饱肚皮就不错了。见了肉,哪个还想放下筷子。桌子中间那一大碗肥肉吃完,心里真有一种过节的感觉呀。
还有又一年的六月六,我从城里赶公共汽车翻山越岭回到家时,已经是一桌子人在等着了。桌子上的那几道菜一见就让我嘴馋,鸡肉,鸭肉,腊肉,还有鱼呢,就一盘一盘放着,不见几碗青菜。坐上桌,提起筷子就大吃起来。娘看着我那副吃相,差点笑了出来,还是娘做的饭菜好吃呀。我不想喝酒,因为在外面的日子,酒喝得太多太烂了。但在这种场合中,还是没能幸免。就用大哥从镇子上带来的啤酒和大家喝上了。
乡下喝酒和城里人大有不同,规矩少,性格直,不怎么搅酒,但喜欢猜拳。再加上这种场合的感染,我和大家放开喝起来,家里的亲戚,隔壁的邻居,都敞开了划拳,一个村子好不热闹。这是老家乡下的习俗,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时候,村子里亲戚或隔壁邻居聚在一起,你出鸡我出鸭,你出菜我出酒,饭是不成问题的,哪家都可以吃。大家聚一聚,平日心里有什么疙瘩,一碗酒下肚,什么都解开了。亲戚就是亲戚,邻居就是邻居,能在一起,就是福分。
六月六,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这才是六月六这一民间节日最简单的由来。六月六,承载着人们对好日子的朴素愿望。所以,人们逐渐喜欢了六,尤其是六六。乡下有俗语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生穷。这道理,再简单明了不过了。既然是过节,就得吃,能吃才是福,日子才顺当。
这都是那些年的六月六了。现在,乡下的六月六已经不是很热闹了。不要说六月六了,就是春节也显得人丁稀少。打工,进城,搬家,外嫁,很多传统的节日已经被空房老屋和那些蜘蛛网划上了简单的句号。生存、生命和生活在考量着传统的记忆,乡村已经很老,老得寂静而孤独。那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堆人聚会的场面,已经稀少而珍贵了。只有一些记忆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永恒地沉积。
娘依然在乡下等着我回去。
又是一年六月六,一样的乡下传统节日,却是不一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