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7日
首页
第03版: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内涵

■曾小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当时我国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远,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

时代背景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城市要小康,农村也要小康。目前,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乡都脱贫进入了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多年来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所积累的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市场需求。一是农业的多功能性,过去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现在是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二是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过去是农民居住、劳作,现在是游客旅游度假、投资开发。正是基于这两点,才使得人们向往乡村,看好乡村,这说明人们的乡村振兴意识已经觉醒。实际上,不仅农村人是这样,城市人更是如此。有统计表明,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优势。政治保障体现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既要坚定地总揽全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又要善于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制度优势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大优势,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将很难推进实施。

把握内涵

对于“乡村振兴”内涵的把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做到规划合理,实现准确定位。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在兴产业、兴人才、兴文化、兴生态、兴组织上下功夫,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

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产业振兴。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避免空心化和老龄化、高龄化?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如果只有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农业产业,为农业的发展增添了催化剂,加速了由传统农业向新型现代农业转变。乡村振兴必须让经济发展起来,实现产业兴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规划、科学推进,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率先走在前列。

坚持全方位推动,实现人才振兴。培育新型农民是首要的,挖掘那些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地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必然是强有力的生力军;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关键的,这就还需要靠产业、靠未来、靠生态,为人才提供政策和便利,激发他们返乡奉献振兴乡村的愿望,各施所能,各尽其才。明确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人才的范围、抓准扶贫人才的需求、深入了解农村文化特征,才可以更好地引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走出文化沙漠的人才稀缺。

持续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文化振兴。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就要以“思想强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大力强化公共服务效能提升。扎实开展针对各县市区的传统、需求、设施不同,实现“一县一村一区有特色”。

树立生态理念,实现生态振兴。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生态兴则经济兴,生态衰则经济衰。生态乡村振兴是基本前提。以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来调整、优化、升级乡村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严守乡村生态红线、保护生态平衡下适当开发,变乡村生态优势为乡村经济优势;要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题、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格局,全方面多举措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生态振兴的要求。

提升组织能力,实现组织振兴。基层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每一个乡村的振兴都离不开组织的振兴,而组织振兴的都离不开一个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论是乡村产业振兴还是文化振兴,都离不开基层组织的坚强带动。书记强村引领,培育好“领头羊”;党员带动引领,做好“主力军”;要把党组建设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这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才可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

2018-06-17 1 1 日报 content_556870.html 1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内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