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11日
首页
第07版:

“激励语言”在班主任家访中的运用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王须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单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应该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因此,在家校联系中,班主任经常采取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争取家长一起与班主任及班中的任课教师共同担任起培养孩子的目的。笔者认为利用“激励赞美”的语言显得十分重要,班主任利用激励性的家访语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期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通过肯定保持家长与学生的自尊心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够取得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位成绩很差的同学家进行家访,当我和他妈妈面对面坐下,突然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他怯生生地在一边看着我,从他的那份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期待。此时,我意识到了他的意思,于是,我站起来将这位同学拉到我的身边坐下,并摸着他的头对他的妈妈说:“我对你的孩子十分的喜欢,因为他平时非常关心班集体,还乐于助人。”他妈妈听我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自从家访以后,这位同学在班里的表现更加积极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成绩进入到了前十五名。因此,班主任在家访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我没有指出他的不足,而是肯定他的亮点。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了教师对他的尊重,他强烈的自尊心被老师重视以后,学习自信心就重新树立起来。这样,也能够打开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共同教育孩子的绿色通道。

初中生的一个特点就是志向远大,但是却没有近期努力的目标,这样,远大的目标也就成了空洞,具有不可能实现远大目标的危险。例如,我们班里有一位同学长大后想当科学家,在学习上的表现却是没有很大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到他家进行家访,在与他爸爸交谈时,我这样说:“你家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是,在学习上就是缺少一定的冲劲。如果这个学期能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一些,一定能够成为班里的学习标兵。”家长听了以后,问我:“老师,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吗?”我说:“当然可以,我对他很有信心。”这时,那位同学刚好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我趁机问他:“老师和你爸爸对你都十分有信心,你有吗?”那位同学说:“有,这个学期我一定努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位同学真的努力了,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目标激励性的语言与家长进行交谈,与家长一起共同给学生制订近期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目标,家长与班主任可以共同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在学习中就有了方向与动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谓迁移激励,就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下所赞美的人或事,用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中去,能够给人带来温暖与力量。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交谈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采取迁移激励的方式。这样,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就拉近了心理的距离,为接下来更好的双方沟通铺上了一条捷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家长更需要他人尤其是孩子班主任的肯定,所以在家访中抓住家长的优点给予肯定,可以给家长教育孩子以莫大的鼓励。同时,家长也会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与手段。家长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以后,他们就会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家校共建的体系中去。

班主任在家访中与家长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这样,就能够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为取得家长的支持,并以此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06-11 1 1 日报 content_555307.html 1 “激励语言”在班主任家访中的运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