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具备天然职责,更肩负必然使命。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寿险行业的龙头企业,坚持“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经营方针,把握“保险姓保”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经营效益持续改善,服务城乡客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贡献力量。
服务国家战略,护航实体经济
中国人寿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区域战略、国家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建设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公开市场股权、债权投资,向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6000亿元,通过项目融资方式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超过30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300个,创造多项业内服务实体经济“第一单”,成为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领跑者。
推动经济社会优化布局
参与招商轮船、中远海运等项目,助力“一带一路”布局;支持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上海浦东新区等新区建设;入股京能电力,参与大唐集团债权融资等项目,支持京津冀协同。
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改革领域的投资力度;控股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利用保险资金,主导陕煤债转股基金项目、参与中船重工债转股项目,落实改革要求;投资217亿元参与中国联通混改,服务国企改革。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通过发起设立债权股权投资计划等多种方式,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支持舟山跨海大桥、国家电网、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截至2017年底,公司参与投资以基础设施为投资标的各类产品累计规模超过980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客有所尊
中国人寿推进“网上国寿”、“智慧国寿”、“数字国寿”升级步伐,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实现新一代主要架构、主要平台、主要功能、主要产品落地,投放200余个产品,让客户享受到有效率、有温度的服务,为5亿多客户提供了各种保险保障,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77.65%。
“云端国寿”实现保险与客户零距离
建成全网互联环境,将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建成中国人寿科技园和数据中心,自主设计建成国寿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构成安全、稳定、高效的国寿IT大后台。
以客户为中心建设“新一代”系统
构建涵盖产品、服务、销售、运营、风控、支持等六大领域的“新一代”核心业务处理系统;在国内金融行业率先落地层次完整的云架构,为用户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
搭建移动化、智能化、有情感的客户服务体系
“国寿e店”、“国寿e宝”作为互联网上的销售人员之家和客户之家,通过互联互通,有力支持客户经营与销售队伍管理,为客户提供保单服务、产品购买等多项应用功能。2017年为1100余万人次提供超300亿元的理赔服务,提供“想你所想,知你未知”的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推出柜面智能机器人和95519智能语音客服、客户线上预约服务,为7000万长险客户提供紧急救援、健康咨询等服务。
提供民生保障,参与社会管理
中国人寿坚持推进民生工程,参与社会管理,在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病有所医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4.2亿人,约占中国总人口30%;参与基本医保经办项目,覆盖9300多万参保人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长险重疾有效保单件数达到6443万件。
推进老有所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截至2017年末,公司年金保险业务承保人数共有4725万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国近4800万老龄人口提供了近9600亿元的保险保障;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00万人;创设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推进弱有所扶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展商业扶贫保险,发挥保险扶贫功能,为22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2.4万亿的保险保障;投入9440余万元,落实精准扶贫;仅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就在湖北郧西县、湖北丹江口市、广西龙州县、广西天等县开展19个扶贫项目,投入1630万元;开展定点扶贫,累计完成980个专项扶贫项目,派出扶贫驻村干部2000余名;推进公益扶贫,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累计对外捐赠超过3.2亿元。
推进学有所教 服务教育优先发展
为8000余万在校学生提供约8.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汶川、玉树、鲁甸地震及舟曲泥石流孤儿助养金总计3900余万元,连续9年举办“爱心夏令营”开展心灵关怀;推动“保险进校园”活动,开展相关活动近10万场次;每年为2万多名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郭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