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1日
首页
第08版:

三百余名后裔在曲阜共祭周公传承礼乐文明

图文 本报记者 赵星灿 本报通讯员 张磊 高志超

5月5日上午,正值立夏,2018年周公后裔祭祖大典在曲阜周公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名周公后裔代表共祭周公。

祭典于上午10时30分正式开始,在司礼官的引导下,读祝,恭读祭文。周公后裔代表们在礼生的引导下,身佩绶带,庄严肃立,依次向元圣周公敬献花篮。随后,孔子中学学生呈现了精心编排的《巍巍周公》诵读,追忆周公。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声,祭周大典圆满礼成。

周公姓姬名旦,是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儒学思想的奠基人。作为周朝江山的奠基者,他辅国安邦,稳固统治,创立典制,制礼作乐,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早期国家政治体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天纬地、制礼作乐”是周公一生功勋的概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周公奉献精神的写照。

周公的思想更深深地影响了孔子等思想家的学说,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先导,被后世儒家尊为“元圣”,被历代帝王追封为“文宪王”。孔子推崇周公,向往周公的事业,盛赞周公之才,慨叹“周公之才之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为大儒,在《儒效》篇中赞颂了周公的德才。古人言孔子必及周公,他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影响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儒家学派,以及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西汉的贾谊说:“孔子之前,皇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位于曲阜城东北的周公庙,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周公庙的大门和孔庙一样,也叫“棂星门”,为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牌楼式木坊。大门以内,为第一进院落,正中有南北甬道直达二门。院内东、西两侧墙中,各建有向外的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赞扬周公能以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治国奠定了基础。“承德门”是周公庙的第二道大门,门内为第二进院落。甬道东侧建有碑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周公庙巨碑一幢。 御碑亭之后的“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道大门。入达孝门,为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正中大殿,名“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连续第九年举行周公祭典了,祭祀礼制是按照传统的八佾舞来进行的。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是中华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礼’的最好诠释,在古代视为天子的乐舞规模。除此之外,只有孔子和周公可以享受八佾舞,其他人是享受不到这个礼遇的,足见世人对孔子和周公的崇敬。所以说,我们每年的祭典都严格采用这种方式。”曲阜市周公文化研究会会长东野洪生说。今年最大的亮点是社会上一些热爱国学的师生前来祭祀,也有来自北京的、省内的一些对周公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前来参加,可以说是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孔子中学的孙老师告诉记者,参加这次祭周公活动,是进一步推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开拓学校德育途径的重要内容。此前,学校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有关周公的事迹进行了专门介绍,并组织学生习诵《诗》《书》经典。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带着理解和认同,在庄严肃穆的礼拜圣贤周公的仪礼中,感悟我们民族慎终追远的思想情结,感受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整场活动,学生们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向来自各地的周氏后裔及游客,展现了孔孟之乡学子的良好形象。

泰安师范附属学校幼教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瑛,也是此次祭祀活动的参加者之一。她说,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祭祀周公大典,通过带领幼师们前来曲阜参加活动,既了解了传统礼仪的基本程序,又缅怀了先人,还领略到儒家礼仪文化的厚重,又具备一定的观赏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每位幼教老师必须学习的。

在祭祀活动后,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长韩凤举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中华礼乐文明源远流长,在孔孟之乡,这种礼乐文明有着很好的保留与继承。之前,不少传统文物都处于沉睡状态,游客们也都不感兴趣。通过在周公庙祭祀周公的活动,创新推出新的内容,让过去沉闷、静态的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让文物活起来”,需要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在保护中留下文化印迹,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才能更好地书写社会进步与文物保护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2018-05-11 图文 本报记者 赵星灿 本报通讯员 张磊 高志超 1 1 日报 content_547531.html 1 三百余名后裔在曲阜共祭周公传承礼乐文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