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1日
首页
第06版:

让性格再好一点

汪长明

每个人无疑受到法律和人格的双重保护,又不得不与他人共享,不能不被他人揣摩、掂量、拿捏,尤其我们的性格,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进而固化为他人对我们的情感认知与公共评价。

性格内化于所思所想,外显于所作所为,既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情感路径,也是对待他人的一种行为方式。如果说文字是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心灵的回声、性格的标签。几乎随时随地,心灵与性格都可以画上等号。美好的心灵必然拥有高贵的性格,而落寞的心灵,必然与龌龊的性格相关联。我们很难指望,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会与一颗向善的心灵合体。我们更难指望,从他(她)嘴里迸发出百听不厌的美妙音符。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一枚举世无双的孤品,与生俱来,非我莫属,具有鲜明的隶属关系和私有属性。大千世界,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很难找到甚至压根儿就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人的性格,既有温和型,也有刚烈型;既有忠厚型,也有狡诈型;既有打成一片,也有格格不入;既有争强好胜、唯我独尊,也有与世无争、慈悲为怀。有的人说话入情入理,有的人办事我行我素;有的人说话和风细雨,有的人办事雷厉风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人以群分,群以性别,“道不合不相为谋”。性格像一把刀子,用它来削苹果还是作为防身、械斗之器,全在一念之间。于其长者,可能成为运筹人际关系的优势和资产;于其短者,则可能变成为人处世的劣势与累赘。好的性格易于亲近,为人称道,催生好感;坏的性格难以相处,让人不适,徒增反感。性格善良、友善乃至亲善者,容易成为人际交往中认可度最高、朋友最多者,而众星拱月;性格奇怪、奇异乃至怪异者,往往成为社交圈中第一拨被过滤、淘汰的对象,唯恐避之不及。简言之,如果我们不能驾驭性格,性格就会反过来绑架我们。

对所有者和使用者而言,性格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极其矛盾的,既应该无拘无束、自由表达,又应该严于自律、身怀敬畏。成功的、善于自我管理的性格叫理性化,失败的、敢于自由放任的性格叫情绪化。一般的,理性化与情绪化不共戴天,因而就某一个体而言,很难做到兼而有之。

性格的养成,既受先天性因素如父母遗传、生长缺陷的影响,也受后天性因素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支配。好的性格必然是二者的完美结合,而坏的性格,可能只需其中一个方面,即可“一锤之音”定终生。

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放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语境下,都有一定的道理。正所谓“根不正,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当我们总结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时,基本上可以说,成也性格,因其所长;败也性格,因其所短。在某种意义上,真正完美的一生,往往是驾驭并最终驯服自身性格,扬长避短、削棱磨角的一生。而失败的一生,如若穷根溯源、刨根问底,其放荡不羁的性格或多或少脱不了干系。好的性格、与人为善,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首要资本,也是我们实现社会存在的必要法则。

性格所致,决定一个人所言、所思、所为。于所言者,愉快的交谈令人心情舒畅;而口无遮拦、随心所欲者,往往将自己逼到墙角,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尴尬境地。于所思者,好的性格从善如流、推己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呼应,莫愁前路无同志,自有旅朋趋近之;而那些孤注一掷、玩世不恭的个人主义者,最终只能成为人生赛场上孤立无援、孤军奋战的“单打选手”。于所为者,好的性格处事稳重、凝心聚力,引得众人拾柴、火焰弥高;而为所欲为、我行我素的坏脾气,往往门前冷落、功败垂成。

让性格好一点、再好一点,将自己打造成一位量如江海、从善如流的贤者,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可说来容易做来难。即便如此,多数情况下,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不得不因时所限、因事所迫、因势所需而为之。但是,力争言谈有度、举止有方,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须知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渺如星点、微若尘埃,即便能量再大,也都少不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别人的认可与帮助。多有同志、少遭曲折,多交朋友、少走弯路。何乐而不为乎?■本版摄影 苗青

2018-05-11 汪长明 1 1 日报 content_547512.html 1 让性格再好一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