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7日
首页
第03版:

济宁籍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王杰,原名王遵明,乳名芳。1942年出生于金乡县华堌村(今金乡镇王杰村)。一九六一年七月,从山东金乡中学初中部刚刚毕业的王杰,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参加了部队。

王杰一到新兵连,连里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展了忆苦教育活动,年青的王杰听到了旧社会那样多骇人听闻的事实,知道了战友们有那样深的血泪仇,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压迫、剥削,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的道理。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跳上台去表示决心说:“我虽然没有受过苦,但是同志们的苦,就是我的苦。我要替阶级兄弟报仇!”

王杰被分配到工兵一连。刚去的时候,他觉得一切都新鲜。工兵一连,是一个立过战功的连队。他为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感到很自豪,心想自己也要当个战斗英雄。1963年3月,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使王杰在革命化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的巨大动力。他以雷锋为榜样,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雷锋比,一点一滴学英雄和改造自己。王杰对自己的思想改造是自觉、严格的。王杰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1965年7月14日,在江苏省邳县张楼人民公社组织民兵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时,一个地雷拉火管突然出现意外,地雷即将爆炸,危急时刻,王杰奋不顾身毅然扑向炸点,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干部。追寻王杰同志的人生足迹,他的成长,离不开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培养,从他的日记中,人们发现他崇拜的英雄是董存瑞。

陈伯衡,原名陈宪璇,笔名行鱼,生于1906年2月26日,汶上县中都街道西周村人,中共党员。16岁考入汶城书院高小。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北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由对革命的朦胧向往,变成了自觉的追求。1935年,北大毕业后到济南齐光中学任教务主任,并成为《齐光校刊》的主要撰稿人,针对当时的形势,发表多篇战斗檄文,阐述了至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观点。

1937年10月,日军逼近济南,韩复榘军南逃,流亡师生南撤路经汶上,为配合组织抗日救亡活动,他决定留在汶上,从此开始了投笔从戎的革命生涯,依靠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抗日工作。1938年2月,与鲁西南工委派来的共产党员刘星等人一起在汶上县七区申垓村(现属梁山县)附近的永安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这支队伍转战于黄河两岸,与敌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一系列战果。队伍先后被编为十支队挺进队、十支队东进梯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团,他先后任挺进队长、东进梯队司令员、六支队一团团长等职。1939年初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率六支队一团攻下泰安薛家岭据点,俘获伪区长以下60余人,长短枪数十支,轻机枪1挺。3月22日,在指挥郑海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孔祥坦(1926~1949),著名革命烈士、华东军区战斗英雄。邹城市田黄镇瓦曲村人。1940年3月,l4岁的孔祥坦参加八路军。l94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牺牲前任华野三纵七师二十一团营长。

孔祥坦入伍后,很快地成长为一个勇敢善战的革命战士。在1940年、l941年两年的反扫荡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异常勇敢。同志们称赞他是邹县独立营二连的“小老虎”。1943年,在消灭匪军张显荣部的战役中,孔祥坦带领3名战友,奋不顾身,率先冲进南孙徐敌楼,迫使30多个敌人缴枪投降,使部队迅速全歼了守敌。1944年孔祥坦所在连在云山营被匪军300多人围困。孔祥坦主动提出突围方案。得到领导批准后,他带领一个排迅速攻下东山头制高点,俘虏了十几个守敌。紧接着他又率队攻上北山头,全歼守敌。1944年6月孔祥坦出席了“山东军区英模会议”,获得“山东军区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在解放战争期间,因其指挥有方,歼灭了大量蒋匪军,又被评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孔祥坦不幸负重伤不治,于1949年1月牺牲。

杨静斋,名修稳,字安亭,号静斋。梁山县小安山镇杨堤口村人,1888年生。辛亥革命后,他志意深造,于1913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回乡,后又到济南山东农业专科学校任“庶务”。杨静斋是民主革命时期同情我党、支持并参与我党革命事业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刚直不阿,坚持正义,疾恶如仇,做出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1942年,侵华日军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我解放区,特别是华北解放区进行“扫荡”和“蚕食。地方国民党顽军也乘机制造摩擦,在日、伪、顽杂军的封锁和夹击下,不少抗日根据地相继沦为敌占区,环境日趋恶化,斗争十分艰苦。当时,杨静斋任晋冀鲁豫办事处驻会委员,在这种形势之下,其家属和亲友对于其投身于残酷斗争放心不下,以其年老体弱为由,劝其不要再外出奔波,暂时隐蔽起来,以防不测,而杨静斋终不接受,瞒着家属和亲友,继续从事民族解放斗争,随机关转战到濮、范、冠一带,是年9月27日,日军采取“铁壁合围”对我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杨静斋在濮县城北杏子铺被敌人包围,抵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54岁。

2018-05-07 1 1 日报 content_545878.html 1 济宁籍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