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2日
首页
第04版:

“门票经济”

闻道

出门旅游是“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人的选择,而首先面临的是景区门票价格,因为门票价格往往是影响人们选择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情况下,虽心往之,面对高昂的门票价格,在权衡之下而不得不有所放弃。让人欣喜的是,五一之前,有不少地方相继传出降低门票的消息。如,4月18日,我省宣布三孔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打响了降低国有景区门票的第一枪;此前,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区也宣布自5月10日起将执行新的景区门票价格,下调幅度约30%。虽然五一期间未能享受到门票价格下调的优惠,但对将来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一直以来,景区依托门票收入生存,“门票经济”成为景区发展命脉。特别是近年来,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几乎成了统一动作。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抑制门票价格攀比上涨,甚至划出“3年禁涨价”的“硬杠杠”,而一些景区则在解禁年祭出“到期就涨”的对策。居高不下的门票价格成为阻挡大众旅游的重要门槛,原本应该属于全民共享的资源和产品变成通过价格筛选的消费品,也成为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主体赚钱的工具,让不少游客直呼“大好河山游不起”。 “门票经济”的存在,一方面,可能会破坏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一条“旅游经济”产业链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会拉大游人和这座城市,乃至秀美河山的距离。

显然,“门票经济”现象是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无休止地大幅度提高门票价格,必然会打击游客的出游积极性,无异于杀鸡取卵。于是,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常被提起。所谓全域旅游,就是以景区为圆心,以整个区域为半径,换言之即把整个区域当作景区。在此情况下,景区免门票或降价,是持续吸引客源的关键。如此一来,虽然门票收入可能会减少,但是游客会增多,在景区产生的消费也就相应增加了。总的算起来,旅游总收入反而大大增加了。曾有测算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艺表演等间接创造的价值。景区免票的溢出效应确实存在,比如南京玄武湖公园2010年10月实行全面免费开放,起初管委会的确面临一定的财政压力,但景区免费以来,年接待游客量从原来的500多万人次激增至1700多万人次,经济效益平均逐年递增约30%。

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是景区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出的选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从而使景区让利惠民有了时间表,有了线路图,盼望有期。降低门票价格是倡导共享理念,引领景区发展模式转型,同时推动全域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为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的总体目标,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必然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三孔”景区在山东率先推出调整门票措施的意义,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认为,一是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其他景区实行门票降价跟进、甚至实行免票游览;二是将推动景区转型发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走多元化、综合化、深度游的目的地旅游发展模式,最终促进全省旅游产业的精品化建设、全域化发展。

可以说,全域旅游时代,景区不再是唯一的吸引物,处处是景、处处宜游将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应该有的模样。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转变,路还很长,尤其对于景区而言,降低门票价格只是路径之一,真正的可持续经营,还需要耐下心,下狠心,巧用力。当然,对于我们每个消费者来说,门票降价且越低越好是乐见其成的。

2018-05-02 闻道 1 1 日报 content_544769.html 1 “门票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