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22个新型农村社区及11个镇驻地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全县已有486个村被命名为市级以上生态村,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10个。2017年11月23日,泗水县通过省级生态县核查验收。
加强联防联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按照济宁市下发的行业治污导则对工业企业、石材、砖瓦、玻璃等行业进行限期治理,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实行挂牌督办,对治理无望的,一律关停,确保企业废气排放达标排放。全县12台工业燃煤锅炉关停8台,完成改造4台。对全县528台燃煤小锅炉取缔改造,其中拆除390台,改造138台。完成3家包装印刷企业的VOCs治理,全县41家加油站完成三级油气回收治理任务,进一步削减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通过实施多部门联防联控,散煤治理、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秸秆禁烧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完成气代煤工程3450户、推广清洁煤13883吨;治理城区在建工地22个,整治渣土车48辆、商砼车70辆;城区78家烧烤摊实现无烟烧烤、452家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93辆出租车实现燃气动力驱动改造,强制淘汰黄标车1783辆。实施“堵疏结合”,确保实现秸秆禁烧目标。禁烧期间,经国家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未发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蓝色应急响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影响。
严格环境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开展“双随机”执法大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实行“零容忍”,从快立案、顶格处罚,出动检查人员670人次,检查企业351家次,排查上报“散乱污”企业75家,已取缔、整改75家;配合全市开展环保执法“地毯式”集中行动,对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问题企业,该限产的进行限产、该关停的进行关停,共整改企业690家,关停不达标企业5家,取缔“土小”企业7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8件,移送公安机关3件,行政处罚金额237.62万元,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同时,县大气办、各镇(街)、相关联动部门都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带班责任,对2017年以来的153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其中民意受理中心146件,网络舆情7件),将其中94件群众反响强烈和重复访案件向13个镇街(开发区)转交,并督促各镇街(开发区)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群众满意度达到100%,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泗水县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即二级平台),平台已接入5个行业平台200个视频源,实时监控50余家企业,在线监测14家企业、PM10实时监测点33个。所有镇街(开发区)成立环保机构,配备了专职网格员,建成环境监管三级平台;建立网格化监管与现场检查的执法联动机制,初步实现环境执法监管全覆盖。所有镇街都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站并与市联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