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李云鹏
“今年3月8日,再一次成为如意发展史上铭记的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在听取我的汇报发言后,习总书记殷切指出,希望如意再接再厉,再攀新的高峰,做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的使者,闯出中国特色的时尚品牌之路。这份嘱托和希望,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指引了新的方向,再一次让7万如意人激情迸发、信心倍增。我会带领7万员工,继续在科技纺织、时尚品牌上加力,沿着‘一带一路’搞好国际化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激动的心情仍然溢于言表。
邱亚夫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就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五年。正是这一历史性飞跃,标定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历史方位。可以说,伴随着“站起来”,中国纺织工业收获了“志气”;“富起来”,则让中国纺织工业拥有了“底气”;而“强起来”,很重要的体现是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地焕发出“朝气”,成为了一个内外兼修,有颜值,有智识,元气淋漓、充满生机的产业。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纺织工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往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印象锁定正在去除,以高品质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品牌、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产业,正成为新的社会认知,“科技、时尚、绿色”正在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新定位与新标签。
邱亚夫回忆道,2013年11月25日,总书记视察如意集团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要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4年多来,如意集团做了三件事:科技创新、向时尚品牌转型升级、沿“一带一路”布局智慧纺织产业链。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面对挑战,我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成立前沿技术科研工作室,产品附加值提升35%,高端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纺织智能制造基地,开发出微水染色、污水循环利用、数码印染等技术,并建设首个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研发出世界级新型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等荣誉。企业的销售收入、纺织服装的主业利润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同时,推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由传统纺织向时尚品牌的转型升级。我们围绕科技纺织、时尚品牌这一主线,开展一系列国际并购,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纺织制造企业向国际知名时尚控股集团的转型升级。经过不懈努力,如意成为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拥有了3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及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个品牌门店,为发展中国高端自主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沿 “一带一路”布局智慧纺织产业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抢抓机遇,沿“一带一路”快速布局,累计投入200亿元,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规模化科技纺织智能制造基地。今天,从山东到宁夏,从北疆到南疆,从中国到巴基斯坦,到非洲,13个智能制造工业基地拔地而起,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根本颠覆了传统纺织工业生产模式,成为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引领了国际纺织科技制造的发展方向。
面对未来企业发展,邱亚夫表示,如意目前已连续多年居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500强竞争力首位,2017年如意品牌控股集团还上榜了全球100大高端品牌控股集团排行榜,位列第16位。中国是世界第一纺织大国,要想掌控科技话语权、时尚品牌话语权,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下步如意集团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再接再厉、再攀高峰,全面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致力于实现由纺织制造企业向世界知名时尚产业集团的转变,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做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闯出中国特色的时尚品牌之路,为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