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9日
首页
第07版:

为国学师资培育筑“摇篮”

——济宁市协作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纪实

■本报通讯员 韩敏 白圣波

尼山圣源书院坐落在济宁市泗水县,书院成立十年来,始终高举“立德树人”、“为往圣继绝学”的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济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经典,以服务地方中小学校和推动乡村儒学为己任,务实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书院国学人才济济的优势,积极参与我市中小学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为国学经典教育造“航母”、为国学师资培育筑“摇篮”。

众筹智慧 积极谋划济宁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大思路

尼山圣源书院王殿卿老院长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儒学兴,看济宁”。牟钟鉴教授谆谆教导,济宁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传承传播弘扬儒家文化是济宁的区位责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于建福主任也寄予厚望,多次讲“国学兴,看济宁”。带着疑问,我们向尼山圣源书院的各位专家学者请教,问计于书院,问策与书院,综合分析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弄清楚了国学经典“为啥教、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系列问题。

解决了“为啥教”的问题,就是解决好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经典育人。具体说,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具体学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处事规则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形象地说,就是教给学生人生的“点金术”。对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给我们提出了鉴别真伪国学判断标准,即“五个不赞成”,即不赞成把国学经典当“历史来研究”;不赞成把国学经典“西方化”,不赞成把国学经典“政治化”,不赞成把国学经典“宗教化”,不赞成把国学经典“商业化”。牟教授的“五个不赞成”,从宏观层面,为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定了大调子,指明了大方向。在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时除了牢记这“五个不赞成”,还针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实际,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要求广大师生认识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不是教育的“仿古复古”;是为现代教育提供“文化源头”和“思想宝库”,不是加重学校教育教学“负担”;是教师修身为师的重要“引擎”,不是国学取代其他学科;是对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觉的“唤醒”和“激励”,不是对学生思想的“抑制”和“约束”。“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为我们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了与现代教育的有效融合。

解决了“谁来教”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国学师资及其国学素养的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曲阜孔子研究院的重要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出了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了,要求广大教职工树立起弘扬传统文化我有责任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在思想动员的基础上,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补习”国学经典行动,注重发现和培养先进,在全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实施了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找到了区域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突破口。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必须遴选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项目。在尼山圣源书院各位专家学者的具体指导下,我市探索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三个重点”、“四个侧重”。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觉;二是开展“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心存善念、尊老爱幼、关心社会;三是开展“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在教学安排上,注意把握“四个侧重”:小学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开展启蒙教育,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学高年级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经典;在初中阶段侧重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引导学生自觉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中阶段侧重于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国学经典的核心内容。“三个重点”、“四个侧重”的教学安排切实增强了我市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针对性,使我们既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又能做到“灵活应对、收放自如”。

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倡导现代人学国学要坚持用现代的方式,要赋予它浓浓的时代气息。必须做到“三个纳入”、“四个步骤”和“五个结合”。在工作布局上做到“三个纳入”:一是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每周不少于1至2个课时的学习时间;二是把国学经典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彰显国学经典的特色,让经典名句“进院上墙、登堂入室”,从而达到“每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都育人”的教育效果;三是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国学经典的时代价值,与国情、市情、县情教育相结合。在工作推动上,实现了与当前重点工作的“五个结合”:一是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把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二是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挖掘经典内涵,诠释核心价值;三是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之中,做到学科加经典,或者说经典加学科,效果显著;四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用国学经典浸润教师心灵,启迪教育智慧;五是与打造儒家文化新高地相结合,加强国学推广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

同向发力 携手推进济宁区域国学经典教育形成大格局

在尼山圣源书院和市教育局的密切协作下,我市教育系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成效显著,形成了国学经典教育大格局,具体概括为“五个一”。

一是实施了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为了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形成工作网络,我市各中小学每校确定一名热爱传统文化、有志国学经典教育推广的骨干教师作为国学导师,市教育局为每位国学导师颁发聘书、并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四年以来,在尼山圣源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先后举办了9期国学导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国学导师已达到4600多人。我市原来的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培训3000名国学导师,为每处中小学配备一名国学骨干教师,形象的说法,就是古有孔子三千弟子,今有济宁三千导师。这一目标,现在已超额完成。

二是坚持了一个机制,即“抓校长、校长抓”的工作机制。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也一样,要解决国学经典教育最后一公里、一百米的问题,即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问题,没有校长的重视也是不行的。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近5年来,我市已先后遴选了1000名正副校长参加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的“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培训班”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国学师资高端培训。特别是2014年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济宁市近30名校长和老师有幸参加,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感人至深,场面动人。大家的体会是:“培训一个校长就带动了一个学校,培训一个老师,就带动了一批学生。”

三是创建了一批国学经典联盟校。2013年的下半年,在王殿卿老院长和于建福主任的倡导下,在我市动意、发起并创建了全国国学经典教育联盟,设计的徽章,制订了章程和活动计划。我市首批遴选了69所有一定国学教育基础、特别是校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中小学加入了国学经典教育联盟,2015年又遴选了31处学校加入了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形成了一百处的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实践证明,这批联盟校已成为我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样板和窗口,起到了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

四是开展了一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把国学经典教育与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礼仪教育结合起来,与庆祝中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了“诵读经典,浸润人生”师生系列读书活动。全面启动了以“诵读先贤经典,培育当代君子”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个浓浓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

五是达成了一个共识,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势在必行。这倒不但是上级的号召,更在于开展国学教育的成效激励了大家。通过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校的面貌变了,变得书香味更浓了,读书声更响了。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已经形成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精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通过读经诵典,师生的气质变了,变得更加儒雅,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富有担当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景象得以展现。

乘势而动 努力形成济宁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新局面

坚持广宣传、全覆盖、抓校长、强队伍、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工程,努力探索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路径,力争把济宁建设成为全国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区,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儒学实验区,做精做强国学经典教育的“一圈一带一盟”。

“一圈”就是,以孔子出生地“尼山”为中心,周边曲阜、泗水、邹城三县市区的3个乡镇近20所中小学,作为我市国学经典教育圈,着力打造儒学推广新高地。

“一带”就是,根据我市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同和特点,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形成国学经典教育推广工作带。曲阜、泗水、邹城、汶上等县市努力打造孔孟文化传承体验基地;嘉祥打造曾子思想传承体验基地;鱼台打造孝文化传承体验基地;金乡打造国粹文化传承体验基地,从而形成“工作有主线、基地连成片”的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生动局面。

“一盟”就是,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大提升。借助国学经典教育联盟这个平台,实现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我市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由100所扩展到200所。培养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师”、打磨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课”、打造一批“国学经典教育名校”,培塑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新样板,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学经典教育体系和机制,为国学经典教育推广传播提供“济宁方案”,贡献“济宁智慧”。

2018-04-09 ——济宁市协作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纪实 1 1 日报 content_539418.html 1 为国学师资培育筑“摇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