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7日
首页
第04版:

建立并启动全市安全生产巡查机制。制定了《济宁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方案》,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情况、安全生产规划、职业病防治等15项内容纳入巡查工作重点,抽调49名执法检查骨干和19名各行业专家,组成7个巡查组,利用两个月时间,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功能区进行了重点行业全覆盖巡查,并延伸巡查了一半以上的乡镇、160个部门单位、389家企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梳理反馈,提出了限期整改要求,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乡镇、县直部门、企业纳入重点关注,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处理。通过巡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立安全生产重点关注机制。为全面推进乡镇、部门和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升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市安委会本着“标准从高、要求从严、覆盖从全”的原则,制定了《济宁市乡镇、行业监管部门、园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重点关注办法》,分别对乡镇、县直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予以关注的条件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管理办法和结果运用的基本内容。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日”制度。把情感管理模式开创性的融入企业安全警示教育文化,以市安委会名义下发了《关于设立企业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日的通知》,号召全市所有企业都要设立自己的企业警示教育日。明确指出,凡是本企业发生过事故的,必须以本企业事故日作为本企业的“警示日”;未发生过事故但同行业发生过事故的,选择同行业的典型事故日作为本企业的“警示日”;确实未发生过事故的,选择自己的开业日或奠基日作为“警示日”。警示日期间,开展“回顾一次事故经过、谈一次事故感受、举行一次集体安全宣誓、开展一次应急演练”等“四个一+N”警示教育活动。

创新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收录全市292家高危企业,131名安全专家,35家有救援能力的医疗机构,142支专业救援队伍,创新建立了济宁市“高危企业信息图库、应急专家信息图库、救援队伍信息图库、医疗机构信息图库”等“四图四库”。出台了《济宁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法》,明确了“应急救援职责、应急救援保障、应急救援报告、应急救援实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七章五十七条规定。有三支应急救援队伍通过省级验收,新建两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提高了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适应济宁化工园区和大型社区发展新变化,采取“政府+企业”模式,投资1.13亿元,为全市七大化工园区分别建设了一处消防站,配备199名消防队员41辆消防车;大力推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打造“10分钟消防安全网”,全市272个社区建有微型消防站,安装29809个感烟火灾报警器,社区初期预警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不断创新执法检查模式。在大力推行异地执法检查模式的同时,针对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难以全覆盖以及部分基层执法人员业务不精的实际,探索出观摩式异地执法模式。即:按照“地缘相近、行业相近”原则,邀请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县乡安监执法人员到执法现场观摩,由省市安全专家、执法业务骨干,现场讲解如何排查隐患,如何整改、如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等,收到了执法检查+警示+教育+培训等多重效果。

进一步完善创新保障机制。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14.77万元用于各级安委会工作经费、培训经费、购买专家服务经费、执法装备资金等基层基础建设,全市负有重要监管职能的市直部门全部设立了安全科,17个省级以上经济功能区全部成立了安监局,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执法监察、职业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建立了“120-应急办-安监局”联动机制,全市156个乡镇全部设立了副科级安监办,配备副科级专职副主任,市县乡三级安监执法人员达到1781人,为有效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8-01-17 1 1 日报 content_523476.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