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建立了“企业自查、专家检查、政府(部门)监督”的“三位一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强力推动落实。累计培育了27家省级、59家市级、583家县级、172家小微级标杆企业,进行典型示范;目前,全市已有6182家企业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排查风险点336202个,全部落实了管控措施,并落实到岗到人。
坚持向素质要安全,大力实施“素质固安”工程建设。市政府提出要坚持向素质要安全,创新提出“素质固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遵规守纪、操作实战能力强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员工队伍和安全意识强、应急能力强的本质安全型公民。自2016年部署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组建27个宣讲团,招募855名志愿者,开展“志愿者”送教下乡等“七进”教育活动达613场次,培训三类人员3.2万人次,实施全员培训企业2347家,系统培训从业人员17.6万人次,建成教育体验基地40家(其中一级12个,二级28个),组织群众免费体验6.2万人次,组织开展灭火、防触电、地震逃生、心肺复苏、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类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处置体验活动6329场次。创建了3家国家级、10家省级、88家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联合市主流媒体打造了《安全大讲堂》、《问安济宁》两档电视专题栏目,持续向全市人民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技能和应急处置知识。我市全国首创设计制作的济宁安监卡通人物形象“安安”“全全”和24组动态表情包,被国家总局和《中国安全生产报》、省电视台予以推广和报道。通过一系列宣传、培训、教育、体验,使广大企业员工、社会公众、校园学生的安全意识、应急处置、逃生自救、防灾减灾、避险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素质固安”工程得到了国务院安委会极大关注,被网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特色活动。国家安监总局人事司杨占科专员专程来我市调研,《中国安全生产报》多次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市“素质固安”工程情况。
深入推进化工领域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把转型升级作为化工产业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列为“一把手”工程,深入推进。制定了《全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安监局等2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济宁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办公室”,专班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按照全市总体方案部署和省安委会八项断然措施要求,进一步摸清了全市化工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企业的底子,先后停产了24家评级评价为“差”的化工企业,“诊断式”检查了102家危化品生产企业、238辆危化品运输车、113家气瓶充装单位、7条长输管道,查改隐患1345处,立案处罚企业17家次,暂时停产停业15家,对2处重大隐患实行了挂牌督办,统一规划了七个化工园区,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全市化工行业持续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