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总的思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五项重点和强化六个方面工作。
一个目标: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项重点
一、强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2018年为全市“安全生产责任攻坚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要求,出台《济宁市安全生产约谈办法》《济宁市安全生产通报办法》等办法,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落到实处,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机制,打通安全监管工作“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健全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二、深入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宽工作覆盖面,深入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示范典型培育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形成规范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2018年年底前,全市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双重预防体系,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扎实开展“科技强安”和“素质固安”工程。2018年将在煤矿及非煤矿山、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及高危工段等行业领域和工艺中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科技强安”手段与措施,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人员伤亡。开展素质固安工程,在更大程度上消除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通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七进”活动,使广大群众在生活和娱乐中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四、着力加快智慧安监建设。紧扣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移动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筹建全市安全生产大数据指挥中心,构建纵向从市到县、乡级安监机构,横向到安委会成员单位,前端到高危行业(领域)企业的一体化、集约化的信息化体系。
五、持续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根据季节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大快严”集中行动和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安全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个强化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即: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二、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工作。把执法监察贯穿于全年安全监管工作之中,将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和“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执法监察的重点。组织开展异地执法、差异化诊断式执法等专项执法活动。推广现场执法演示、文书制作、专家讲解点评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
三、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力抓好《济宁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法》的宣贯落实,进一步强化我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补充完善“四库四图”电子数据库,构建互联互通、联管联控、信息共享的安全生产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四、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精心组织好“安全生产月”等主题宣传活动,继续打造“问安济宁”“安全生产大讲堂”等精品电视栏目。积极稳妥地推进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深化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严把行政许可源头关,强化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工作。
五、强化安全生产督考巡查工作。细化完善分类考核细则,常态化实施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加强对县市区党委政府、重点行业部门的安全生产督导考核,督促各级各相关部门单位履职尽职。在梳理总结去年市级安全生产巡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市属企业适时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并组织开展巡查“回头看”活动。进一步运用好安全生产重点关注措施,采取通报约谈、跟踪督办、明查暗访、定期指导等形式,真正发挥重点关注应有效能。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移交机制,强化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制约。
六、强化安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学习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范“四风”反弹。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通过网络、政风行风热线、举报电话等途径,鼓励媒体和群众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