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首页
第03版:

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全民共治

■侯淑芬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的需要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更多地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因此,人民也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保护,对蓝天白云、绿色家园有了更多的渴望。因此,也就更激励我们的国家与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既要有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治理污染非一朝一夕之功,受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等因素影响,实现环境“良治”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只有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多方制衡转变,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倒逼与激励并重,才有可能逐渐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政府、企业、公众是解决环境问题中三大不同的行为主体,三者之间需要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建立起环境保护的“生态圈”机制。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里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然包括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人民的幸福是全方面的,既有物质的提高,也有精神方面的良好感受;民族的复兴也是全方面的,既包括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优美、宜居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也需要全民共同保护、努力、参与和行动。对此,党和国家要继续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逐渐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当前全国各城市都推出绿色出行的方式,共享单车大量投入市场,颇受群众的喜爱。共享单车的投入使用可以说是在环境保护的绿色出行领域国家、企业与公众的一次合力,三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推动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也践行了绿色的发展理念。此外,还要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让每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应当将预防作为环境保护的首要原则,相比于治理,预防应当是第一位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环境保护领域亦是如此。“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通过红线的划定,逐步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在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就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法治,实施好新《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税、核安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探索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模式,强化公民环境诉权等司法保障,推动建立系统完备、高效有力的环境法治体系。

企业自身的绿色转型,是推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企业的绿色转型,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要政府的积极作为。要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必须要不断增强相关制度的供给能力,通过一系列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来引导企业,让企业追逐利润的主动行为服务于国家绿色转型的战略目标。切实通过信息公开以经济手段倒逼企业履行治污减排主体责任。长此以往,排污主体企业就会将减排内化为企业意识。

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共治体系的建立,完成了从“管理”到“治理”,从“审批”到“服务”的转换。建设生态济宁、绿色济宁是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回应群众期待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生态济宁建设大会,对生态济宁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尤其是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更是尤为重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一时间济宁上空蓝天白云不断呈现,市民也争相点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济宁市委、市政府有能力带领全市人民加快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早日把孔孟之乡建成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我们也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好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各项法律制度落到实处,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美丽济宁、绿色济宁的愿望。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17-12-31 1 1 日报 content_520000.html 1 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全民共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