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召利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集聚地,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领域。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对建设高素质、有活力的事业单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深入贯彻、认真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可以说,报告对事业单位改革要求非常明确,但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是很具体。通过深入思考,笔者感觉报告中有不少内容是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一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国现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工作人员3000多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万,集聚了全国大部分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建设人才强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报告提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就要求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事人才政策,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三是,明确人事人才的重要目标是创新、创业,达到国际水准。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水平创新团队是首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这些内容与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四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这些论述对做好事业单位岗位竞聘和人员考核奖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五,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又有新内涵。报告提出,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2017年5月,人社部将山东纳入台湾居民到大陆事业单位就业试点范围。2017年10月,人社部印发通知,允许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应聘到内地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承担着为事业单位面向海内外引才的重要职能,下步在引进港澳、台湾同胞到大陆事业单位工作方面将会有新的作为。此外,报告还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等等,这些内容看似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无关,但实际上密不可分,需要认真领会、深入分析、看深悟透,自觉地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时代赋予新内涵,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以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线,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为抓手,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具体措施概括为“12345”:
“1”,就是坚持《条例》统领,构建“一个体系”。树立法治思维、问题导向,重点抓好我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人员控制总量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试行意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意见》等人事管理政策制定,推进我市事业单位各项人事制度不断完善。
“2”,就是健全岗位管理,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岗位动态管理。根据行业机构指导标准,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方案,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按照省人社厅安排,做好我市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推荐工作。二是坚持人员竞聘上岗。按照我市已出台的事业单位竞聘上岗意见,进一步规范竞聘流程,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强化工作监督指导,尽量避免和减少违规违纪、不规范操作问题的发生。
“3”,就是规范聘用制度,抓好“三个完善”。一是完善聘用合同管理。采取平时检查和不定向抽查等方式,督促事业单位按《条例》要求落实聘用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全覆盖。二是完善考核奖惩。全面准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发挥考核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激励作用。三是完善创新创业体制。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我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实施办法,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激发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4”,就是开展公开招聘,推进“四项创新”。一是创新基层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放宽学历、专业、年龄、户籍限制(对财政困难、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允许拿出一定岗位招聘本县户籍或生源),探索实施艰苦边远乡镇男女等比例招聘,逐步解决县乡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拓宽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县以上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时,根据工作需要,可拿出一定数量岗位招聘具有5年以上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人员。二是创新优秀人才招聘办法。着眼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制定我市事业单位“优才计划”,吸引世界排名前200名的海外学校和国内“世界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济工作,并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三是创新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聘用。对采取特聘方式引进到事业单位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首次聘用时可不受职称、任职年限的限制,按照业绩、能力、水平直接聘用到相应的岗位,形成具有济宁特点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四是创新总量控制内人员招聘。深化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特点、力求人岗相适的招聘办法,加强对招聘工作的监督指导,扩大单位用人自主权。
“5”,就是加强体制创新,深化“五项改革”。一是配合编办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做好行业体制改革中涉及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二是按照省人社厅部署,探索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打破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三是按照省、市部署,坚持积极稳妥、分类分步的原则,着力抓好生产经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四是持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放管服”改革,重点建立用人单位“三个自主”用人新模式:自主选才,鼓励高校、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各类人才;自主用才,允许高校按规定自主统筹使用中初级岗位;自主评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五是适应新时代要求,改革传统培训方式,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长轮训一遍。加强自身建设,严格纪律、严守规矩、热情服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社干部形象。
(作者单位: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