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问我:能写一手好字,是什么感受?我用自己的体会说:写一手好字真的很快乐!那是一张很特殊的名片或者介绍信。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时常要签名或写材料,到机关、企业、邮局、银行办事。因为字写得还行,给我带来很多便利。每当合签名或写字的时候,不知不觉,常被旁人围观。
在一些单位办事,填写或签名后递进窗口,常听到玻璃后面的人惊呼:哇,这么漂亮的字,太漂亮了!他(她)们会抬起头,用欣赏或羡慕的眼神看我,有的还问:你是艺术家吗?接下来,能看见人家很快乐、很认真,迅速而愉快的办理。
时常伏在柜台,或大厅办公桌上填写资料,不知不觉旁边围了很多人,那时会有一种明星被粉丝围观的感觉。
当年,我做医生的时候,还没有使用电脑写病历、开处方,都是在纸上手写,我每天都是用钢笔,用标准的行书。那时我刚毕业,坐中医内科门诊。找中医看病,都喜欢找年纪大的医生,因为他们有经验,谁会找我这么个黄毛小伙子。
刚开始,病人只在老医生忙不开的时候,被迫来找我看病。后来就慢慢地有很多人主动来找我了,大都是老病友推荐和指点来的。我总结其中原因有二:第一,之前有人被我看好了,医术被认可。第二,我的处方开出来,像一幅书法作品。我给病人开处方时,后面常围着一大群病人或家属,不时听到啧啧赞叹:“这医生写的字太漂亮了。我看了那么多医生的字,都认不出来,只有这个医生写的字,每个字都认识。”
古代没有医学院,要当医生都得跟一老中医学徒。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也有自己密而不传的经验方。为防自己的经验方外泄,那些郎中在看病时,无一例外,像鬼画符一样给人开处方,病人几乎没有办法辨认字迹,只有家里药房抓药者心领神会,这个老毛病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虽然大部分医生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但字写的好看的,真的只有极少数。大部分医生,为了遮掩自己很难看的字,也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像医生,索性故弄玄虚,自创独门符号,让病人感觉深不可测。用现在的话说,叫“其实挺装的”。
印象最深的,是我到医院实习,跟了一个老太婆医生。可能之前她的实习学生都有送礼,我哪有钱呀。每天都像欠了她钱似的,对我态度极差,更谈不上教我了。可是有一天,她写了一份举报医院领导的材料,需要复制好几份,又不敢拿到打印店复印,平时看我写的处方像字帖,自然而然想到这个免费“壮丁”,叫我帮她抄写。
由于是一份很正式的文件,于是晚上回去,一改往日行书风格,我用标准的楷书帮她抄了好几份。第二天交卷时,她有点夸张地惊呼:“我的天,小杨你写的字怎么像电脑打印似的,太漂亮了。”从那天起,这老太婆对我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待我像亲儿子似的。在我毕业离开医院时,还通过打听,找到我宿舍,送我一支美国的笔,这让我非常意外。
在我的成长中,两件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是写作,一是写字。
我们乡下都没有幼儿园,一上学就是一年级,大多同学的家长都有文化,上学前多多少少教过一些东西。而我的父母半文盲,除了告诫不能带妹妹们玩水玩火,啥也没教过我。上了一年级,老师讲啥也听不懂,很吃力,成绩很差,我很自卑。可不知为什么,我当时怎么那么喜欢写字,这可能跟我天生爱画画有关。
上学前,我就跟少年王冕似的,墙上地上到处画,看见什么就想画什么。上学后每次写作业,都能用铅笔写得工工整整,像姑娘绣花一样,非常有耐心地写。后来老师发现了,每次发回作业本,常翻开给全班人看,还训斥他们:“你们看看人家杨黎明写的作业,像五年级的学生写的一样。你看看你们写的什么鬼,像鬼画符似的。”特别是那些字写得很潦草、很难看的同学,常常被这样训。而正因为老师常常在全班当众夸奖我,使我建立了自信。
到了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了。老师在班上推行“奖罚制度”,就是每次的作文由学生相互评选,前三名每人奖励一个作业本;全班倒数三名,每人罚一个作业本;获评前三名的作文,上讲台读给全班人听。我为了得奖,每次作文都用尽全力,几乎每次都能进入前三名,很多时候都是第一。最重要的是,能上台得瑟。课后,我把奖来的作业本转手就卖给同学,能赚一毛五。卖两本的钱,能买一包烟回去孝敬我爷爷,这给我很大的成就感。每次在讲台宣读自己作文时,除了极大满足一个乡村少年的虚荣心外,也坚强地建立了我的学习自信。
能写一手好字是什么感受?套用一句广告词来说:“谁用谁知道”。写一手好字,会有很多美妙。像一个人独有的旗帜,独有的身份,更像伴随自己一生的摇钱树,或取之不尽的资源。别人偷也偷不走,抢也抢不走,是伴随个人一生的无形资产。关键时刻,还是护身符甚至变现,提取着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料。
如果你为人父,为人母,请你一定严格要求、极力引导你的孩子把字练好,把作文写好。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决定一个人一生高度和宽度的两块重要基石。人生在世,总得有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能写得一手好字,或写得一手好文章,无疑是为人生锦上添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