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首次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我们看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从医改扩展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原则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我国目前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还很不平衡不充分,要首先解决公平问题,保基本需求,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强调面向农村,惠及群众。为此,特别强调了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防病治病中的龙头作用,提出了全面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使农村大病不出县。同时,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也是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解决城市大医院挂号难、住院难、手术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资源闲置问题的关键一环。
在我市的县级公立医院中,隶属任城区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一枝独秀,全面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职职工11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0人,中高级职称400余人,是济宁市骨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宁分院,济宁医学院教学医院,山东省职业病筛查治疗定点医院,济宁市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先后获得“健康中国梦·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最具特色骨科医院”、“全国最具公信力医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始建于1947年的市二院,今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之囍,党委书记、理事长武文华深有感触地说:“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推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提出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强能力,上水平,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以,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加快发展的压力也更大了。我们提出一是要立足自身夯实基础,提高技术水平,争创三级医院和省级重点学科;二是要强抓机遇加快新院区建设。”
强化学科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确保基本医疗供给
面临医疗市场的竞争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就是治病救人的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发展临床特色技术,是医院整体水平和知名度快速提升的根本所在。市二院注重学科建设,坚持“以特色技术为先导,创建现代化和谐医院”发展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
“看骨科到二院”是鲁西南地区家喻户晓的特色品牌。他们在1987年济宁市最早设立的创伤治疗中心的基础上,一直把骨科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发展。该院骨科诊疗水平居全市及鲁西南地区领先水平,目前骨科现有床位300余张,年手术量逾5000余台,专业细分为创伤骨外一科、创伤骨外二科、创伤骨外三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科、手足外科6个病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0余名,硕士以上人员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80%左右。
全面开展了全膝、髋、肩关节置换术、关节翻修术及各种韧带损伤重建术等;开展了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脊柱侧弯及脊柱骨折脱落、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开展了肘关节三联征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胫腓骨骨折;断指(肢)再植、拇指再造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熟练掌握严重性骨盆骨折、多发性四肢骨折、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高龄老年髋部骨折、各种脊柱损伤手术治疗;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微创治疗:肩关节镜诊疗技术、椎间孔镜、关节镜技术、下肢静脉旋切技术等在鲁西南地区领先。
2016年11月骨科成立“3D打印医学工程实验室”,为济宁市首家3D打印医学应用中心,3D打印可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体性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近年来,该院一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学科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在保持骨科特色的同时,他们不断培植其它专业和科室的发展。骨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先后发展成为市级重点学科。他们是我市最早开展纤支镜诊疗工作医院之一,开展了肺功能监测;心内科开展了心脏冠脉介入诊疗和心内科重症监护;内分泌科在我市较早的开展了糖尿病动态监测工作;介入科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领先;肿瘤科应用化疗、介入治疗和陀螺刀放射治疗综合治疗肿瘤,取得了良好效果。康复科开展的骨科术后康复、脑血管病康复、儿童康复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历经多年的传承积淀和创新发展,二院涌现了一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带动了医院救治水平的提升。
骨关节科成功为一名100岁高龄患者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当天,老太太的疼痛感明显消失,可以翻身、起坐。三天后,就能下床走动。精湛的医技让二院骨科的名声口口相传。
在外科手术中注重“微创”的理念,至今已成功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1000余例。
来自鱼台县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父亲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来到济宁的多家医院就诊,但由于父亲年过七旬,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大,多家医院拒绝做手术。后来,经朋友介绍,张先生带着父亲来到市二院。通过CT片看到,张先生父亲的右肺的肺大疱已经非常巨大了,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良好的愈后效果,胸外科专家与胸外科的其他专家进行了多次会诊,决定为七旬老人施行创伤小,安全性高的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的老人,终于恢复了正常。手术后,从X胸片可以看出,老人的肺部已恢复健康,定时炸弹“肺大疱”也已被清除。
开展了断肢(指)再植、复杂手外伤治疗、血管修复、皮瓣移植、神经修复和拇指再造,完成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手术数千例,其中两例八个手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再植成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9.8%的成功率在国内外保持较高水平。1988年就成功完成手指多平面离断再植,被誉为国内首创。著名手外科专家程国良教授评价:为3例4指8段进行再植手术,难度及风险均大,成活的关键在于高水平的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技术,充分显示了我国断指再植工作者的高超技术水平。有位大学生不慎被机器把右手四个手指切掉了,医院为他进行了游离足指手指再造术,使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神经内科,积累了丰富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危重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对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和眩晕,帕金森氏病、神经系统中毒和感染、睡眠障碍、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重症肌无力及焦虑抑郁等疾病诊治已达到业内先进水平。率先在全市开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填补了我市此项医疗技术空白。通过耳石手法复位治疗,不用吃药打针,就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神经内科已成功治愈位置性眩晕患者一万余人。
早上7点半,不少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市二院妇产科的护士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办理入院手续、叮嘱孕产妇相关事项、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交接班开始,手头暂无紧急情况的医护人士进行交接班,妇产科主任对新一天工作进行安排,强调重点。随后当班的医生开始查房,就接诊孕产妇进行询问、检查……
“二孩政策放开以后,不但是怀孕的多了、做试管婴儿的多了、建册做检查的多了、分娩的多了,给孩子看病治疗的需求也多了,给妇产科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巨大的生育压力考验着医院的接诊救治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也对一线医生提出了各种挑战。为了应对备孕、产检潮,缓解检查等待时间,医院积极做好了各项应对工作,从服务流程、资源调配、人员设备统筹、应急能力等方面做好了准备,迎接来势汹涌的生育大军。
儿科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如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支原体感染,心肌炎等。在新生儿相关系统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在儿科室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许多锦旗,那一面面锦旗背后,藏着许多温馨而又感人的故事。河南新乡种先生的妻子习惯性早产,已经是第五次生育,而前四个孩子有三个因为早产夭折,刚诞下的这名只有三斤二两的早产婴儿对于种先生一家来说,可谓是格外重要。在了解了这名小患者的情况后,科室医护人员细心呵护和缜密的救治下,这名三斤二两的早产儿终于在住院四十二天之后,健康出院。
领先的技术、成功的范例、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以人为本,关爱健康”永无止境。
为加快医院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从 2015年开始启动中青年医师人才培养计划,计划通过六年时间,培养一支20-30名左右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省市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队伍。
三年来一批爱岗敬业、医德高尚、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实际操作能力强、学术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被输送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从而加快提升了该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整体技术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担当区域医疗的龙头和枢纽
落实“保基本、强基层”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有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连接的枢纽,承担着农村地区患者的大病诊疗。截止2017年11月底,市二院门急诊人数、入出院人数、手术台次、床位使用率等几项关键数据,比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诊疗,部分重症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诊治,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任城”;另一方面,相比城市大医院而言,县医院收费相对低廉,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有助于缓解农村群众就医负担。
市二院还承担着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培训乡村卫生人员等任务,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开展有着重要的带动和指导作用。
为落实深化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加大对各镇卫生院的帮扶工作,开展“万名保健医师进农户”活动,截止到2017年11月底,保健医生累计入户走访23731户,签订重度贫困帮扶协议书3500份,义诊6903人次,重点帮扶病员上门服务2045人次,专项活动服务2526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000余份。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知晓率达到95%以上,老百姓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采用传、帮、带等方式,指导卫生院及各卫生室建立完善临床特色科室,不断提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安排多名专家去俞屯、长沟、唐口、李营、二十里铺、安居、南张乡镇卫生院定点帮扶。截止2017年11月底,派出人员坐诊会诊500次、教学查房400余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义诊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配合各单位进行各种医疗保障活动。
给我一份责任还您一身健康
以患者满意为第一目标
市二院树立“给我一份责任,还您一身健康”服务理念,遵循“仁爱、敬业、严谨、创新”医院精神,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武文华表示,随着百姓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医院还要竭尽全力搞好服务,让患者有种入院即到家的感觉。我们会始终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作为第一目标,用爱心、诚心、贴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从实处为患者排忧解难。
亲切的问候,温和的话语,真诚的微笑,便利的就诊……市二院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完善管理制度,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温暖人心。2016年他们获得了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在这里,用“真情”服务患者已经成为深入每一位护士心中的工作准绳。副院长王玉莲介绍,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是以“病人为中心”,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要从细微处着手,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拉近护患距离、融洽护患关系。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该院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现在大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有时还会给日常工作带来影响。如果医护人员工作期间常使用手机,很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感觉,甚至影响诊疗过程。”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市二院要求门诊、窗口科室人员和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不准携带手机。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来济宁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也在逐渐增多。为解决他们来医院因语言不通造成就诊尴尬的难题,医院与时俱进,组织开展了“天使之翼”英语角学习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对有兴趣的医护人员进行口语和医护英语培训。荷兰友人史蒂夫先生,在济宁一所学校就职,刚来济宁时,他一句中文不会说,因支气管炎来市二院就诊,导医护士马帅用流利的英语与他进行了沟通,询问他的病情,并为他提供翻译和陪诊,带他做各项检查,使史蒂夫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检查。这一次,市二院及马帅给史蒂夫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及家人生病时,总会第一个想到市二院,每一次,马帅都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史蒂夫也介绍自己的意大利同事来市二院就诊,获得国际友人的好评。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获得患者满意,他们一是完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二是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推进预约诊疗机制,有效分流就诊患者;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三是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扩大至100余种病种,覆盖全部临床科室。四是健全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五是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修订了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特殊科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全程监控,坚持每月进行追踪反馈。医院获得“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诚信医院”、“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山东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119消防奖先进集体”、“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集体”、“济宁最美120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个甲子又十年,栉风沐雨,奋发向上,是他们一路走来的缩影;而今,迈入新时代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将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