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尹丽娜
为做好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扶贫办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全面分类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专门帮扶方案,精准对口帮扶贫困群众,想贫困群众之所想,帮贫困群众之所需。
落实帮扶政策 托底就医就学
通过调研发现,经开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老弱病残、因学致贫占比较大。结合实际,经开区制定提出了生活补助、医疗帮扶和助学帮扶等区级扶贫政策。“在低保基础上每人每月再给予生活补助123元,2017年两项累计提高到306元/人/月,2017年每人年收入达到3672元,折合成低保标准为428元/人/月,每人年收入达到了5136元,远远超过2017年省定扶贫线3509元。”经开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贫困家庭就医和就学出台了专门帮扶政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后,剩余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在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区财政救助3000元;个人负担费用在1至2万元的,区财政救助5000元;个人负担费用在2万元以上的,区财政救助7000元,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政策的,落实报销救助政策。就学方面,对全区贫困家庭各阶段学生实行全方位助学补助,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小学300元/人/年、初中400元/人/年予以补助,高中阶段学生,区财政按照1600元/人/年进行补助;大中专(中专、专科、高职、本科)阶段,区财政按照3000元/人/年进行补助,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不因家庭贫困失学辍学,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为加大帮扶力度,凝聚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帮扶合力。经开区扶贫办联合经济发展局,于去年建立了“企业家爱心联盟”,通过结对帮扶,14家区内爱心企业结对帮扶了26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家企业每月提供给贫困大学生300至500元不等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同时提供实习岗位,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为全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生活、教育、就业等问题。
拓宽帮扶途径 力求全面扶贫
为切实通过保险提高贫困家庭风险承担能力,2016年,他们尝试为全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小额人身意外险;2017年又创新保险产品,联合区妇联和保险公司对贫困家庭25至60岁的健康女性纳入“女性安康工程”“两癌”保险范围,同时,根据省、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为全区贫困户购买保障更加全面的“扶贫特惠保”等险种。据了解,截至目前,现已出资2.08万元为全区208位贫困女性购买“两癌保险”;已为21户贫困家庭进行了理赔,理赔款共计16.5万元,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增强了贫困家庭抗风险能力。
为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经开区将市级15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注入区内三家公司发展生产,带动贫困户就业,并采取10%保底收益的模式,每年将收益用于155户贫困户增收,该项措施覆盖了全区30%以上的贫困户。依托园区优势,通过“就业—再就业—稳定就业”就业扶贫新模式,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家庭成员,首先由区经济发展局和城市管理局牵头,包保干部综合协调,贫困户凭《优先务工证》到区内企业和园林、环卫等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不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稳步推进金融扶贫。据了解,经开区仅金融扶贫一项措施就帮扶全区17%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