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流失的形成及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退化,耕地减少,可利用土地丧失,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加剧干旱缺水,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威胁饮水安全。恶化生存环境,加重面源污染,影响国家生态安全。水土流失是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加剧贫困。
2、水土保持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工程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又称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3、水土保持为什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强调:“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保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家制定了有重大影响、需要长期坚持不变的政策,称为基本国策。水土保持就是国家制定的、对全国人民当前和长远都有重大影响、需要长期坚持不变的政策。所以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