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
第03版:

旧书皆老友

陈光

纪录片《不老人生》有一集主角是焦晃,年逾八旬,依然风度翩翩、声如洪钟,“莎剧王子”的神采不减当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跟随老人抚今追昔,心绪跌宕起伏,一如欣赏他在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表演,滋味醇美,余韵悠长。

片中有一个细节,“书还是要读的”,焦晃边说着,边从书架上抽出一册,拨亮台灯,读《秋声赋》。镜头扫过他的书架,在古朴的书橱之上,林立着斑驳泛黄、厚薄不一的旧书。书脊被岁月剥蚀了色彩,纸页被时光夺去了光泽,一如身手不再矫健的主人,带着饱满的沧桑味道。

兀自猜想,那些老旧的书,应该默默陪伴了焦晃六十年的演艺生涯,甚至可以追溯到求学时光。有多少个静谧夜晚挑灯苦读,有多少次演出间隙翻阅搜索。艺术家在对书的反复摩挲中汲取着滋养,书籍散发的浓郁芬芳也在润泽艺术家的思考。书与人,勾勒出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此时的老书,不就是一个个老友吗?不离不弃,相知日深。无事此静坐,相对亦无言。

纵览人生与书的友情,或浓或淡,或近或远,品咂玩味,感慨良多。

初涉职场,书是年青人入世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广交朋友,多多益善。那些世界名著、文豪全集、经典文丛等等,手头宽裕,便悉数购进;至于流行时尚、榜单推荐、坊间畅销等等,更是趋之若鹜,先睹为快。购书如交友,这时候对待朋友来者不拒。兴之所至,呼朋引伴,群贤毕至,蔚为大观。当然,朋友多了难得一一招呼,可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许多朋友,也就泛泛之交了,其淡如水亦如风。

人到中年,书成为渐行渐远的朋友。彼时,事业爬坡,事务繁多,劳力费神,难有闲暇;抚养儿女,操持家庭,七零八碎,难有心情。“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不仅结交新朋友的频率慢了下来,与书橱上的老朋友也是少有谋面、鲜有联络,更难奢求深夜相交、促膝晤谈。除非那些专业书籍,为稻粮谋,超越友情,成为“亲情”。更多的书籍束之高阁、无奈蒙尘,正如久未联络的朋友,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及至年岁渐长,交新友的热忱已然减退,经过岁月的淘沥、时事的检验,真正的朋友已屈指可数,更愿意找了以前的书来读。偶然在泛黄的书页之间,发现当年夹放的一柄银杏叶,就像遇见朋友多年前互赠的信物,不免怀想良久;有时看到以前的圈点与批注,就像重温老友的默契往事,愈加深以为意;更多时候,负暄捧读,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欣然会意,是知我者吾友也的醍醐灌顶。

很庆幸诸多老友相伴,他们是论语,是老庄,是唐诗、宋词,是三国、红楼,是苏东坡和归有光……偷得浮生半日闲,不拘场所,可坐可卧,随手翻开,率性而读。有时撷取三言两语的感喟,有时品尝通篇卒读的酣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有老友在,人人皆可得享“不老人生”也。

2020-09-19 陈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0169.html 1 旧书皆老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