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全社会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次抗疫斗争动员之广、力度之强、秩序之稳、人心之齐、物资之丰富、保障之有力、取得之成效,既让全国人民无比自豪,也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更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和模仿的。举世瞩目的措施和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价值取向、理论指引、领导体制、制度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独特优势的生动体现。
中国道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人民永远放在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道路区别于其他道路的根本标志。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抢救生命、救治病患,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这与西方政府奉行的“资本优先”“概率化治疗”“选择性防疫”“群体免疫”等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发展道路在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上的不同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是我们的主体,人民是一切力量的来源,这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自信,也展现了中国道路的优势。
中国道路具有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这场抗疫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建立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证。党中央及时成立中央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协调作用,对抗击疫情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一场伟大的人民抗疫战争。中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疫情蔓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重大危机是考验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效能的试金石。历经疫情磨砺,中国人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风雨来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对中国共产党更加拥护和信赖,对中国制度更加充满信心。
中国道路具有先进理论指导。道路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运用先进理论的指导,这次抗击疫情正是在科学思想指引下进行的。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频频作出重要指示,亲临一线调研指导,连续开展“电话外交”,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科研攻关以及党组织体系高效运转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抗击疫情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及时提出疫情防控的总要求、总目标,要求“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理论成果,为我国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给我们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是我们战胜疫情等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道路具有科学制度保障。这次中国战疫全国上下一心、统一步伐措施全力应对,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世所罕见,在集中力量抗击疫情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等制度的保障。中国抗疫的成就,是新型举国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肯定和认可。没有制度优势,就没有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没有制度护航,就没有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的中国效率;没有制度文明,就没有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的承诺。经历疫情的磨炼,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让人们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畏信念。
中国道路具有优秀文化内涵。文化是道路的基础,道路离不开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精华的萃取,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中国之治”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成为推动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克“疫”制胜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全民居家斩断病毒传播链条、社区街道管控、调度全国医护力量和物质支援前线、举国上下踊跃捐款捐物、力所能及支援他国抗击疫情等一系列措施当中,无不闪耀着我们的文化力量和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