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邹城市民政局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动员市、镇、村三级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兜底保障基础,推动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民政领域政策落实会议,印发《全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成立5个脱贫攻坚包保镇街工作组,会同镇街全面排查民政政策落实情况,排查困难群众 12617 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核查整改市扶贫巡查反馈的问题和包保镇街人员排查出的500余项问题,并全部清零。对去年10月份以来因未及时申请存在政策落实空档期的400余人补发资金17万余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892万元,保障城乡低保人员12597人、特困人员5564人。
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逐人排查低保系统中的单人户,将其中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本人坚持自愿要求享受低保的,指导乡镇(街道)与其签订协议并留存备查。围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需求,落实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的“五有”工作要求,全面推行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卡制度,促进照料护理责任落实。
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严格落实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等困难群众,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全面公开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夯实乡镇(街道)、村(居)主动发现责任,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筑牢特殊群体救助保障防线。对240名镇街民政办主任、村居儿童主任(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投资30万元建立10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切实兜住生活困难儿童基本生活和监护安全底线,保障孤困儿童1103名,发放补贴61.9万元。深入实施社会救助流程再造,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批权下放镇街,通过信息手段发现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实现无需申请即时救助。目前全市有8951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贴473万元,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998人,发放补贴273.8万元。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响“老吾老”养老服务品牌,实施23项惠老补贴政策,建成投用各类养老设施315处、设置床位8736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40张。疫情防控期间,向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拨付355万元伙食补助及175万元运营资金。重点推进推动11处社区幸福食堂建设、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特困人员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
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将免除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列入政府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全面免除960元殡葬基本费用及300元惠民基本型骨灰盒费用,实现了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零消费”,今年以来累计减免230万元。在济宁市率先开展结婚照相免费服务,实现了婚姻登记“零消费”,年内为群众节约照相费20万元。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衣旧有情,人间有爱,捐赠助力扶贫”爱心捐赠活动,接收捐赠衣物37217件用于精准扶贫。 (吴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