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1日
第03版:

我的西北核爆回忆

张寿来

1964年6月,我部在潍坊营房休整两月后,又返回临沂。到临沂后,我们调换了阵地,驻到了汤头东北的小王庄。这个村庄小得出奇,全村只有18户人家。刚到不久,我们就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求我们收拾整装,立即出发到西北某地,执行要地防空任务。

9月27日,我们由江苏新沂火车站上车出发,经由陇海铁路,一路拉着武器装备,坐着闷罐运兵的列车,经四天四夜的行军,来到了大西北原子弹生产制造基地。

这时内地还是中秋,但戈壁滩上的骆驼草已经枯黄,好似进入冬天。当天,老天爷给我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沙尘暴刮得天昏地暗,使人睁不开眼睛,更无法支起帐篷。当晚我们只能和衣而卧,打了个盹,后来我们的营房就是棉帐篷了。

火炮、雷达、指挥仪,就架设在帐篷后面,戈壁滩上的山包上,离原子弹制造厂约2里路。工人们下班后,乘公交车到30公里外的福利区,而我们炮连的战士,生活和战斗在核弹制造厂的周围。我们喝的水,是用拉水车从远处的山下拉来的,洗完脸的水攒起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再集中起来和泥、托土坯,以建帐篷的挡风墙。由于常年气候干燥,终年不下一滴雨,刚来时我的嘴唇烂了三个多月,直到适应了气候才扎出新皮。

10月6日,我们由基地出发一路向西,拉着火炮,拖着滚滚的烟尘,行进在由工程兵新修的戈壁滩土公路上。经过两天的行军,终于到达核试验场。这里有各兵种、各种实验武器,摆在数公里修建的核试验工事里。

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参加核试验的同志们欢呼雀跃,振臂高呼。这次核试验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10天后,我们又返回原基地。保密工作是当时重要的一环,上至生身父母,下至好友亲朋,都不能透露一点核工厂的信息。

这里海拔比较高,冬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平常也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气温很不正常。

戈壁滩上的骆驼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顶风沙、抗严寒,严阵以待,常备不懈,时刻警惕着,英勇地战斗在保卫核工厂的第一线。

“不战而屈人之兵”。由于我们精心准备,积极备战,使敌人不敢前来偷袭,出色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要地防空任务。事后得知,当时美国准备动用核武器对我基地进行轰炸,由于我们的日夜坚守,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李海波 摄影

2020-08-01 张寿来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4310.html 1 我的西北核爆回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