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陈根运)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济宁经开区马集镇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强镇”的发展定位,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与融合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交通优势、产业项目优势,以生态引领,谋篇布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西部山区山体修复治理。按照“生态文化旅游强镇”的要求,对西部山区山地进行整合,凭借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地质公园、生态公园及特色型户外运动基地。重点实施总投资20余亿元的西部山区山体修复治理、鲁寨大道、鲁寨特色小镇、运动小镇、礼山潭水世界等一批项目,与西部控股集团就生态景区建设达成了合作意向,开发鲁园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对西部山区1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山体修复治理和荒山绿化,打造中华鲁文化实景体验地(鲁寨古村落、鲁园新天地)、国内知名的石文化体验、展示、交易中心,高水准的康养服务区,区域性影视基地和教育研学基地。建成集文化旅游、商务休闲、书法会展等为一体的文化景区,还将一举解决南部山区产业结构不优、环保问题突出、群众致富门路少的问题。引进3至5家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建设户外运动场,室外攀岩馆、山地自行车赛道等项目。
坚决落实环境保护行动。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三大战役”,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村美的新家园。强化“十个严禁”要求,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覆盖到村的三级河长体系,统筹陆地水域、岸线水域、水量水质等保护管理,突出洙水河、老赵王河、金马河治理和小微水体管护。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纳入执法日常工作。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五治”行动。治厕。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治垃圾。重点整治垃圾不分类、垃圾焚烧、建筑垃圾乱倒等现象。治房。全面消除违法、违章建筑。治水。加强全镇各村水体的治理,构建更加严格明晰的水域分级管护责任体系。到2020年,全镇农村地区坑塘、水面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无垃圾、无违建、无淤积、无损毁、无污染”。治风。把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突出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严禁党员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导镇村群众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的农村文明新风尚,有效遏制大操大办、乱埋乱葬、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按照“建点、连线、扩面”的总思路,围绕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提升、产业水平提升、乡风文明提升“四大提升”工程,统筹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打造“绿满乡村”示范村6个、重点村24个,覆盖率 90%,美丽乡村 23个,覆盖率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