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许振峰 尹丽娜
产业、教育、基础设施、文化旅游……7月13日,记者在经开区各个项目工地看到:广大建设者们热情高涨,工程建设正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以孵化研发基地、新能源动力、优质教育、新材料应用、教育装备制造领衔的新业态产业集群初露锋芒,一座科教文卫的协同发展的西部新城正在崛起。
在经开区济宁中科北大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白色的厂房屋顶在骄阳下闪烁着光芒,一座规模巨大的一体化生产车间已经基本完成建设。“项目按照产城融合、集群发展的先进理念,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突出新科技、新能源、新人才发展主题,依托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借力微软(中国)对外品牌影响力,规划建设集科研中心、生产制造区、信息物流区、生活配套区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目前,科研中心(圣祥小镇)一期7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二期9.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商务酒店及办公年底前完成建设;生产制造起步区15万平方米车间主体已经完成,二期40万平方米车间即将开工建设;23万平方米专家公寓、职工公寓及配套商业等生活区均已开工建设。
作为园区的“拳头”项目,投资30亿元的中北润良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规划产能10GWH,一期规划4GWH,一期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百亿元。“按照国家2025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北动力电池项目将与相邻的野马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形成产业链条,构成从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研发生产的全产业业态,引领经开区进入绿色能源发展航道,打造我市新能源产业优质集群。”项目负责人介绍到,投资5亿元的野马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年产新能源商用车、物流车、特种车、房车等5000余辆,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投资5.2亿元的哈工大数字化3D超高强纤维编织装备项目,突破美欧技术封锁,打破国内空白,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领域;投资6亿元的江苏东宇新能源汽车覆盖件项目,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件;投资5.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配件和模具开发项目,引进日本北陆电器株式会社先进技术,年产汽车配件和模具15万件(套);投资10亿元的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毯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签约落地。后期,随着产业园的逐步建设,还将会有新能源整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大批项目入驻。未来3至5年时间,中科北大新能源产业基地将成为鲁西南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型现代化产业园区,年实现产值突破500亿元。
宿舍楼、教学楼、体育馆、操场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综合行政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校区道路施工进入路沿石铺设阶段……在北大新世纪济宁附属中学项目施工现场,总投资2.75亿元、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的工程正处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整体已经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可以保证8月底完工,9月份开学季正常投入使用。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作为经开区第一所高级中学,将补齐经开区高中教育“短板”。项目建设有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学校建成后由北大新世纪教育集团运营管理,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的高级中学,服务经开区及周边县市区生源,打造一流齐鲁名校。未来,经开区依托北大新世纪济宁附属中学、修文外国语学校等国内高质量优势教育品牌,形成涵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矩阵,打造我市教育产业新高地。
碧波荡漾、杨柳依依,走在润河公园内,远离城市喧嚣,感受自然宁静。尽管天气炎热,润河公园内却微风怡人,居民三五成群围坐在绿荫下打牌聊天。
处于经开区 6.6 公里核心生态景观十字绿廊项目的“龙头”位置的润河公园一期项目共分三个空间区域:公园北区是以水源站保护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静区,以绿化植物隔断污染源;公园中部为生态水景区,水系整体采用草坡入水自然驳岸处理,以水生植物为主,净化水质营造自然生态的水景景观;公园西南侧营造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健身运动区:设置有各类球场、健身广场、林下休闲、儿童活动区等健身场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人使用。
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3月份开工建设以来,润河公园一期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并提前半年时间对公众开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