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8日
第07版:

金乡县

环卫一体化 城乡焕新颜

■本报通信员 辛萌萌

“出门就有垃圾筒,很方便。现在家里的生活垃圾是一天清理一次,卫生干净,气温这么高也没有异味。”说起近年来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变化,家住金乡县羊山镇陈庄村的赵大哥欣喜地告诉笔者,村庄定时清扫、干净整洁,以往困扰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也不再是难题,往日的“三大堆”更是没了踪影。近年来,金乡县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生态振兴”格局显现。

一线督查促效果

金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分组带队检查督导,现场解决问题。根据县委总体思路,结合金乡县实际情况,制定了《金乡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会战工作方案》等文件。作为济宁市第一个启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县,金乡县进一步发挥县直部门牵头责任,压实镇街主体责任,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启动了“十大攻坚行动”,分线作战,各条工作线按照各自责任分工,包保镇街,有效开展工作,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对所有村庄、镇街驻地、路域水域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持续开展“揭短亮丑随手拍”活动,并及时梳理问题,拉出清单,每天进行推送,销号整改。县电视台、新闻中心开辟专栏,每周定时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曝光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收集汇总各个镇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和存在问题每周一以快报形式进行发布,并报送县委、县政府。每月排名,对排名后三名镇街和后十名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并进行曝光。

示范带动树标杆

积极打造亮点、典型带动,制定了《金乡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导则》《清洁村庄标准》,根据标准,将全县所有村庄分成A、B、C、D四类,分别施策。在西、北、南三个片区选择三个镇街,树立标杆示范,。

各镇街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难点,采取了有效工作措施。金乡街道每周开展评比活动,压实责任,督促村干部大力整治,长效保持;羊山镇采用“一线督导、一线观摩”工作方法,对镇直部门和所有村庄压实责任,落实“定员、定岗、定责”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整治情况日调度、日通报,销号管理;卜集镇明确目标,由镇纪委牵头,村干部参与,对村庄辖区内所有区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排查、精准整治;高河街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齐动手,持续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比武”活动。企业实行门前“三包”,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化雨镇每周聘请第三方对各村环卫情况进行评比,对整治效果好的村庄进行通报表扬,对问题点进行曝光,形成比学赶帮的竞争性机制;霄云镇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形成整治工作强大凝聚力;王丕街道发动全体党员和志愿者对所有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并在济宁新闻频道宣传报道。

资源利用促循环

保洁员兼职垃圾分类员,将可回收利用的纸箱、熟料瓶、铁器等物品分拣出来,就近卖给废品收购站,其余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全部运送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资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环卫设施规范管理。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辣椒之乡、棉花之乡,由此产生的大量秸秆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乱源”。变废为宝、回收利用,本着这一原则,金乡县动员组建了秸秆加工点40多家,流动秸秆加工点10多家,将一部分废弃秸秆加工成碎段后进行发电利用,一部分由有机肥厂收购加工成有机肥。对于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秸秆,按照 “集中存放、设置围挡、悬挂标识、摆放整齐、即时清理”的规范进行存放。

环境卫生,贵在保持。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金乡县加强垃圾收集桶管理,做到“四无三有两净一规范”,即:无烂桶、无变形桶、无异味、无蚊蝇,有桶盖、有分类标识、有专人管理,桶体干净、周边地面干净,一律规范集中摆放。截至目前,全县已组织人工约29000人次,出用挖掘机、装卸车、清运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机械1500余台,更换垃圾收集桶4500多个、桶盖7000多个,为保洁员配备服装2000多套、大扫帚1800多把,全力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同时,为全面提高群众共建共享意识、加强村民自治,4月份以来,金乡县启动实施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丽家园”活动,构建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共建共享格局,并通过美丽庭院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做好门前三包,引导村民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农村环境,呈现出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新面貌。

2020-07-08 金乡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1773.html 1 环卫一体化 城乡焕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