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卫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法履职,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坚持每年选取1-2个乡村产业振兴相关题目,采取集中视察、执法检查、监督性调研、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等方式,认真查找制约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监督、跟踪监督。以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为主题,对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就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围绕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进行调研,提出指导意见。立足本市农产品、渔业资源丰富的实际,进行视察调研,指出产业化程度低、优质不优价等突出问题,提出加快走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化路子的建议。适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监督调研,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制定《济宁市古树名木条例》,对全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围绕林下经济培育进行调研,提出了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建议。
立足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市人大常委会对农村饮水安全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开展专题视察,进行专项审议和满意度测评,对相关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今年8月份,还将对市政府关于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市政府按期高质量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制定《济宁市泗河保护管理条例》,并连续两年对河长制及《济宁市泗河保护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调研,为泗河充分发挥防洪、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稻麦两作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和秸秆综合利用调研,着力推进主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生产。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疫情基本稳定后、汛期到来之前,及时监督调研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二季度以丰补歉”注入了新的动力。
立足决胜脱贫攻坚,着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市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每年听取相关部门的专项报告,常委会领导带头包保扶贫工作重点乡镇,机关长期派出扶贫工作队,建立机关工作人员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机制,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了集中视察。今年以来,常委会以“发挥代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冲锋号”。5月份以来,组织开展了各级人大代表联系扶贫工作村和贫困户活动和“脱贫攻坚”主题人大代表公开接待日活动。7月份,常委会将对“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并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专题询问,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