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首页
第06版:

故乡云尾村

老圃

雨,淅淋沥沥地飘落,远处偶尔传来夏天最初的雷鸣。我的视线从书本移开。客居游子的眼前,他乡的雨中景色变得模糊,朦胧,幻化……大汶河碧水雨中的涟漪,太白山的云雾缭绕,琵琶山溢流坝的壮观,梅山庄古村落的质朴,还有生我养我的云尾村的儿时记忆,让我沉浸在那山,那水,那热土的回忆与眷恋中。

我的故乡在汶上县军屯镇云尾村。离别家乡的时候,那里绝对算得上极偏远的穷乡僻壤,又确确实实是我童年的乐园。

据说,在那已无据可考的村落刚刚形成的时候,村前不远的太白山,村后宽阔的大汶河两岸,都被原始森林覆盖着。每到春夏,太白山上云雾缭绕,常有头向东南,尾指西北的龙形,我们村就在龙的尾巴下面……云尾村,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美丽名字,成了这里一代又一代人的骄傲。

勤劳的祖先们,在原始森林中开垦出成片成片的土地,栽种上各种各样的水果……记得单是杏子就有几十个品种。每到春天,早上醒来,不用出屋,那花香就沁润心脾。到了各种水果成熟,那可是小伙伴比本事的时候。淘够了,疯够了,水果也糟蹋够了,穿过茂密的大人合搂不交的杂树林,宽阔的母亲河——大汶河就在眼前了。河边长大的孩子,多是弄潮的高手,水中摸鱼捞虾更不在话下。

故乡的美,不仅有汶水的妆扮,更有山的衬托。以太白山为主峰的山峦东西绵延,虽然少了点雄伟奇异,但它宽阔的怀抱紧紧地把一溜云尾十三村拥在怀中。在外地人眼里,我们那相近村子统称云尾。这个尾,不是结尾的尾,而是读作尾巴的尾。登山远眺,汶水绕山蜿蜒西行,犹如玉带;值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彩霞尽染波浪花,那绝对是云尾最美的一道风景。

太白山虽然缺少伟岸嶙峋之美,但山名却与诗仙相连。李白寄家任城时,任城的汶水山川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许多不朽的诗篇。

据说,诗仙来到太白山的北麓,凭高揽胜,稍憩时口干燥渴,眺望数里外的云尾村,愁困之间,忽然听到不远处几声蛙鸣。寻声而去,只见一处崖下有一米多深的小井,清泉甘洌,得以解渴神爽。据说,这里本没有井,是因为诗仙到此,感动了山神,特为诗仙挖掘的。

自从诗仙到过这里,不但山中多了这眼神来之井,并且,无论多么干旱,井底清泉从不见少;纵使阴雨连绵,大雨滂沱,井底之水也不见涨,直到今天,依然如故。家乡的先人,为了纪念诗仙,就把名不见经传的大白山改名为“太白山”。

儿时,太白山也是我的乐园。小井边上的金大老爷庙,我们是不敢冒犯的,而山半坡的双石屋,山沟里的老虎洞,那可是儿时的天堂,更别说满山的野果了。峰火连天的年代,地理环境独特的故乡,曾是抗击日寇的根据地。

离别故乡的几十年里,故乡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乡亲故旧,常出现在思乡的梦里。退休了,对故乡的眷恋有增无减,回去的次数每年递增,而每次回去,都有新的感动。整齐的四合院新农居,清澈甘甜的大汶河水……大雁、白鹭、天鹅、野鸭子一年多似一年地在这里安家。

故乡,已是文明之乡、生态之乡、观光旅游之乡,愈加美丽了。

2019-07-12 老圃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4042.html 1 故乡云尾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