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庙镇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百日攻坚”创新“123工作路径”,镇区建设全面起势,确保全年任务目标不变;镇村环境协同提升,“双招双引”打造再生资源产业高地;独具特色的“345X”工作法点燃集体经济加速器,全镇62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一个个大项目落地生根,一批批投资商纷至沓来,一项项民生红利加速释放,王庙镇正书写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高质量发展的王庙“答卷”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杨自然 张月琦
古色古香的党建综合体
“百日攻坚”创新打法 确保全年目标不变
为确保百日攻坚行动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王庙镇围绕“一季度全力复产、二季度以丰补歉、三季度加速增长、全年任务目标不变”,因时因势调整战略重点、创新举措、压实责任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力争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对招商引资、城镇建设、民生服务等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划分出十条工作战线,以“123工作路径” 创新打法统筹协调,确保全年任务目标不变。
建立一个中心,确保百日攻坚行动“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镇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任指挥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指挥长的指挥中心,下设综合协调、后勤保障、 纪检、宣传等6个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百日攻坚”行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突出“双招双引”和脱贫攻坚两项重点工作,大力推动龙王庙湿地景区和工厂化生态渔业养殖两个中央债券项目和招商引资相衔接,用EPC模式撬动了社会资本,总投资10亿元的旧城海子“乡村振兴”及惠河生态景观带项目顺利签约;强化措施,挂图作战、整村推进,全面擂响百日攻坚战鼓,对全镇困难群众进行了逐户摸排,对摸排出的6类736个问题实行动态管理,全部销号。
抓好三支队伍,抓好机关干部队伍。镇党委细化了机关干部考勤制度,修订完善了《王庙镇干部作风建设管理十条规定》,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通过“支书领头调结构,支部领办合作社”,帮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好党员先锋队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挖掘在“百日攻坚”行动中业绩显著、事迹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树立“微”榜样、撰写“微”事迹,营造榜样带头、党员群众争相学习的氛围。
镇村协调同步跨越
“双招双引”铸就产业高地
实施振兴路“西扩”、旧城海子旅游观光大道“南通”道路工程,形成镇驻地“四纵四横”的网络化环镇道路新格局。投资700万建设镇农贸市场,规范了经营秩序,消除了马路市场。改造下水道5000米,安装道路中心隔离带3000余米,建设高标准停车场一处,市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镇主题公园完成升级改造,成为全镇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镇驻地的综合服务职能全面提升。加强镇驻地建筑立面改造,对所有商户门头风格进行统一设计,打造了门头统一、环境优良、风格统一、服务便民的新商铺。本着镇村协调统一的思路,王庙镇将人居环境治理与党建工作、美丽庭院创建、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环境保护和各村道路绿化、河长制责任落实、美丽镇村建设、“厕所革命”实施、校园教育、各类生产经营工作相融合。全面清理62个行政村连接线、街巷、坑塘、门前屋后等处杂物、垃圾500余处,清除村庄内的张贴物及广告、悬挂物1000余幅。拆除侵街占道、私搭乱建违章建筑60处。实施“绿满乡村”工程,着力建设1个示范村和8个重点村,新植女贞、榆树、石楠、月季等苗木7000余棵,形成了层次丰富、常年有绿、四季有花的道路绿化景观。
总投资3.76亿元的山东祥号环保水溶性新材料项目已落地建成,申报工厂化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和龙王庙湿地景区项目争取专项债券1.15亿元,现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新增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4个,其中鹤来香物联网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旧城海子景区建设取得突破,整体装配式建筑已完工12套。出口外贸超额完成任务,仅春旭食品外贸出口额就达4200万元。小王“南果北移”基地与贵州农科院达成合作,鹤来香网联网项目邀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专家学者参与建设,招才引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山东丰鲁再生资源产业园规划基础设施总投资2亿元,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作为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业务构成,先后有年回收加工废旧农膜4万吨、年回收处理医疗废物7000吨、回收处理废玻璃1万吨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相继规划建设,产值达3000万元,已成为济宁地区重要的再生资源集散基地。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
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王庙镇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的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党建统领。贯彻落实市、县“双基”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实施党建创新项目和突破项目为抓手 ,着力抓好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和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基层党建,集体经济是抓手。在王庙镇,独具特色的“345X” 集体经济工作法让村集体经济点燃加速器、走向正循环。通过开办“集体经济周讲堂”,推广“5+X”路径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村盘活资源,聚焦产业发展,提升村集体增收能力,全镇62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2个 。开辟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旧城海子产业联盟党总支,下设渔业、旅游、水产加工等5个产业党支部,创新开展“双培双亮”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合作社骨干、把合作社骨干培养成党员,渔业养殖、水产加工、古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旧城海子周边村形成了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新六产”良好发展格局。
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 ,扎实推动“双基”十大行动 ,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创优,推进“头雁引领”行动,提升村党支部和带头人队伍建设管理水平 。实行月查月清月结制度,将全年党建重点工作目标细化到季度、量化到月份,促使党支部整月抓落实,月月有提高。开展农村发展党员三年纳新行动,新增积极分子285名,发展党员34名 。实施党建淬火工程,依托北堤党建综合体等阵地,广泛开展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微党校课堂中, 实现了基层党员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深度结合 。通过固本培元行动,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和党性素养明显增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旧城里村、林庄村等7个村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把广大群众所想所盼作为党建工作出发点,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定期逐户走访、广场夜话、“三零”党员先锋服务队、村级事务“参议员”等做法 ,察民情、访民难、化民怨,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先后收集群众意见诉求580多条,解决问题260余个,50个村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发案”。 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治病清零”行动,聚力攻坚、动态跟进、销号管理。 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多网融合”行动,抓好织网、强网、用网工作,建设12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王庙镇党委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深入实施“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推进“古城新韵、生态秀美”水乡王庙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