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8日
第04版:

后疫情时期脱贫攻坚对策与路径

■陈克启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因此,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关键在于认真研判目前的形势,积极排查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精准落实应对疫情影响的关键措施,把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精准施策,促进农民工务工就业。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首先就是要抓好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问题。要全面摸清当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抓住当前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时机,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积极发动当地企业、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承接返乡贫困人口,稳岗就业,组织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省市一级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要开发一批扶贫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暂时不能返岗的贫困人口就业,做好贫困户的就业兜底。要借助网络平台,强化线上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的“四小经济”,发展“短平快”优质农产品,实现自主就业,破解贫困人口外出务工难题。

多措并举,保障农产品流通。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要针对各地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加强指导。对中低风险地区,农业部门要加快推进农业恢复生产,农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联合,保障农产品流通畅通,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对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企业应进行适度补贴和金融支持,维持“菜篮子”价格稳定。通过综合施策,尽力保障农产品产得来、运得出、供得上,确保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无阻,尽可能减少农产品生产不足、流通不畅产生的损失。

创新方式,加大帮扶力度。疫情高风险地区,各级帮扶人员要改变传统进村入户帮扶方式,尽可能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加强与低收入农户联系,及时了解贫困群众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困难和诉求,切实予以帮助解决。中低风险地区,在加强个人防护基础上,到岗到位,认真做好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帮扶工作,巩固提高脱贫成果。疫情过后,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持续落实帮扶政策,着力做好结对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临时救助等工作,不让一户脱贫户因疫“掉队”返贫。出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农户到期的小额信贷,延缓使用时限,减轻他们的还贷压力。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动员帮扶单位和地区优先采购扶贫产品。鼓励社会各界通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等线上销售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引导贫困地区加强与淘宝天猫、盒马鲜生、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对接,打通扶贫产品线上销售路径。鼓励各地积极举办扶贫产品短视频直播、网红带货、电商结对帮扶等网络消费扶贫行动,提高扶贫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动员各类商超“点对点”对接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开设消费扶贫专区或专柜,优先纳入城镇居民临时团购、定向认购品名目录和套餐。

突出重点,因人因户精准施策。要重点关注“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群体。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的优势,做好贫困户的排查和预警,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预案。重点做好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的监测和排查,快速协助其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外出务工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巩固前期脱贫成果。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影响脱贫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防止返贫致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人员,开展疫后的救助工作。如对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的小微农业,根据项目受损情况,通过疫情倾斜性扶持基金进行补贴资助。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的临时救助,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的兜底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研究措施,及时帮扶,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人口,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等扶贫政策支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保障措施,确保后续工作的稳定性。

较真碰硬,实施挂牌督战。目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 “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要求逐级督战,逐村排查,逐项梳理,以攻城拔寨的打法和决心,逐条、逐项、逐个端掉通往决战全胜道路上的“障碍据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要认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逐村逐户排查,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农村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危房改造等拉出问题清单,一个一个解决,扎实推进“六个全覆盖”落实落细,一鼓作气攻下最后贫困堡垒。各级党组织要把好攻坚方向,掌好挂牌督战“之舵”,认真处理好“督”和“战”的辩证关系,通过强化工作联动、力量统筹、分片负责、不留死角,推动责任再压实、督战重点再聚焦、督战方式再优化。

加大监管,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重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谨防表格扶贫、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一方面,扶贫工作应当精简形式,不能将宝贵的行政资源和扶贫资金浪费在种类繁复、信息冗杂的各类表格中,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统计平台和报送机制,简化流程、厘清思路,降低基础扶贫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扶贫工作要注重实效,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应当建立在贫困人口切实减少的基础上,按照贫困群众的真实诉求把扶贫落实到解决问题、培育能力和预防风险上,而非刻意模糊统计口径、玩弄数字游戏,甚至弄虚作假、把贫困群众当作“群众演员”。要坚持在大战大考中锤炼干部,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形成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梁山县委党校)

2020-06-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39691.html 1 后疫情时期脱贫攻坚对策与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