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9日
首页
第03版:

冬闲人不闲 书记忙发展

——邹城市统计局驻峄山镇存里村第一书记李俊峰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刘儒静 苗洪洲

时虽隆冬,春意渐至。

邹城市统计局驻峄山镇存里村第一书记李俊峰正忙着查看建设中的黄桃电商园经营场所,这是他一直谋划的产业振兴项目。黄桃电商园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吸纳周边村100人左右就业,增加村民收入150万元以上。

入户走访,找到村庄发展路子

李俊峰认为,推动村庄发展,找对路子是关键,而入户走访就是了解村情民意、找到发展路径的最直接方式。每到农户家中,李俊峰总是习惯性地拉条小板凳,说说家长里短、聊聊生产生活。通过走访,李俊峰了解到村里一直有种植桃树的传统,但品种落后、产量不高、卖不上价,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产业。随着走访的深入,他还发现村里“留守农民”较多,特别是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受困于年龄偏大、照顾子女等原因,外出务工不现实,就近务工成了群众的迫切诉求。如何既能延续村庄传统,又能解决务工就业问题,成了他的心头事。

李俊峰从村庄实际出发,经多方考察发现,当地以低矮丘陵为主,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优质黄桃种植。优质黄桃产量大、品质好、附加值高,克服了传统品种不耐储存的劣势,每亩地收益能达到2到5万元,是品种升级的最佳选择。同时,黄桃种植在用工方面需求量大,果树剪枝、授粉、套袋等日常管理和采摘季节可以带动大量群众家门口就业。

成立公司,解决发展“两难”问题

发展优质黄桃产业,零打碎敲很难有成效,必须搞规模化经营。李俊峰找到在村里流转了近1200亩土地、一直有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想法的种植大户,双方一拍即合。但种植大户反映在农业生产旺季,虽然用工需求量很大,但村民们与种植户之间相互信任度不高,“用工荒”的问题几乎季季存在。这也是找工难和用工难问题的直接原因。

困难不能成为拦路虎。他积极与村两委、群众代表谋划商议,决定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公司,破解“两难”问题,打通服务农民和承包户间的“最后一公里”。很快,峄山镇存里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邹城市峄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搭建平台,与种植户、村民分别签订合同方式,达成就业协议,打消双方的疑虑和担忧,既解决了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难题,又让种植大户壮大规模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

延伸产业链,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产业发展。李俊峰深刻意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通过多次与种植户座谈协商,共同确定打造千亩有机绿色优质黄桃种植基地,先期开展600亩试点工作。与此同时,结合村庄离城区较近并且紧邻京台高速的区位优势,拟定了春季赏花、夏秋采摘、四季星空篝火的乡村旅游发展计划,让黄桃产业链条真正延伸广、活起来。

产业发展不光靠技术、靠规模,更要靠思路。以黄桃树立品牌,线下农产品对接电商网络,是提升黄桃附加值的重要一环。为此,李俊峰决定在优质农产品电商上有所作为。他积极协调邹城市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电商创业专题培训班,为35位村民开展短视频电商平台直播和淘宝网产品发布等技能培训,并针对性开展一对一指导。同时,他还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建设了一处300平方米的厂房式电商经营场所,通过厂房租赁等形式,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帮助提供黄桃产业电商服务。截至目前,600亩优质黄桃已基本种植完毕,黄桃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已基本就绪,以黄桃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前景可期。

“驻村两年,争取为存里村的老百姓多办点实事、办点好事,再做一些有利长远的事,让存里村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这既是李俊峰的初心愿望,也是他孜孜追求的工作目标。

2020-01-19 ——邹城市统计局驻峄山镇存里村第一书记李俊峰工作侧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8123.html 1 冬闲人不闲 书记忙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