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勤贵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出一幅风雪夜归图。风雪之夜,团圆是多么的珍贵啊!这是令人喜悦而又担心的归来!
归向何处?这是令人揪心又很难回答的问题,最潇洒的要属陶渊明了吧。这位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写出了《归去来兮辞》,成为千古名篇。陶渊明创造出了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向往的理想生活。回归田园,回归家庭后,陶渊明悠然自得,少了束缚和虚假的应酬,过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他在《归园田居》里写道:“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小日子过得是相当开心了。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像陶渊明那样潇洒回归呢?
《诗经·桃夭》中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怡其室家”。之子于归,之子是指姑娘,于归指出嫁。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即归往夫家之意。可以想象,年轻貌美的姑娘,到了一定年龄,心里一定是早就盼望着去夫家,开始新的生活了。但到了出嫁那天,真离开父母,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生活,心中一定是生出了许多不舍,想起过往,不禁悲从心中来,流下了两行热泪。看到新人流泪,娘家人说是流下了“金豆子”,这真是甜蜜中有些伤心的归呦。
妇科圣药当归也有故事。说是很早以前,在四川万宝山五十里外,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陈贵生,女的叫桃花。夫妻二人结婚五年,桃花面黄肌瘦,气色不佳,不能生育。邻居说是得了血脉不和之症。于是,贵生去山里找药,这一去就是三年时间。三年后,贵生找药回来了,桃花吃了贵生挖来的草药,不久身体好了起来,怀孕生了个胖小子。后来人们就把此药叫做当归了。由此还带来了一个谜语“三年后回家”,打一中药名,谜底就是当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一首《游子吟》,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引起了万千游子的共鸣,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思念。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盼望在外的孩子早日归来。
最张扬最气派的归,非汉高祖刘邦莫属。“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即使当了皇帝,故乡依然不能忘记。天宝三年,86岁的贺知章上书玄宗请辞告老还乡。此时功成名就的贺知章,已离开家乡五十余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已物是人非,但落叶归根的故土情怀,深深地吸引着他回到家乡,就像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晋朝左思在《吴都赋》中写道:“百川派别,归海而会”。这是最大气的归属了,条条江河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
天下归仁是理想的境界。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是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都归于仁了。人的境界在于自己,而不是在于别人。
人生浮华短,心安是归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