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首页
第02版:

“双弱”村的强村经

——泗水县扶贫办派驻后尤村第一书记柳伟的“三把火”

■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刘淑燕

“通了,通了……”伴随着流水打在铁皮水桶的“咚咚”声,泗水县泉林镇后尤村的尤昌刚老汉非常高兴。“俺真是赶上好时候了,终于能喝上自来水哩!”“谁不说呢,要不是柳书记,咱还得天天去邻家借水吃。”老伴应和道。

他们口中的柳书记,是泗水县扶贫办派驻泉林镇后尤村第一书记柳伟。后尤村位于泉林镇驻地北2公里,全村共有57户180人,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是个典型的“双弱村”,处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后游村”。今年7月份,柳伟被组织派驻到泉林镇后尤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帮扶路。为彻底改变后尤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柳伟任职后烧了“三把火”,后尤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逐渐走上了强村路。

暖心窝,村民再也不用喝“苦水”

有一次,柳伟到村民尤昌存家走访,刚走进大门,看到尤昌存老两口正将盛满水的水桶从三轮车上抬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柳伟连忙上前帮忙。通过与老两口攀谈,柳伟这才了解到,他们家虽然有自备井,但井水苦涩,只能用来洗洗涮涮,根本不能饮用做饭。尤昌存告诉柳伟,村里一直没通自来水,村民都是打自备浅井吃水,但很多村民家的水都是“碱水”“苦水”,不好喝。

为了后尤村早日接通自来水,柳伟马不停蹄地协调县水务局和镇政府。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水务局答应免费提供全部材料并支付部分施工费,其他费用由镇政府担付。村民欢欣雀跃,自愿出工出力,短短一周的功夫,群众没花一分钱,自来水管道就铺到了家里,再也不用吃“苦水”了,全村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

鼓口袋,为村民开出“致富良方”

后尤村共有耕地153亩,绝大多数土地已栽植了杨树。村里青壮年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留守人群中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因人口少资源少,多年来村集体没有收入。

柳伟通过调研发现,后尤村有约20处宅基地常年闲置无人居住,这些闲置宅基地一方面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为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在广泛征集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柳伟决定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他的想法得到了县下派办和泉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规划到落地,项目仅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11月初,投资1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的26千瓦光伏项目竣工,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万元,村民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每年也有1000元的租金,能持续收益25年。

村民纷纷点赞,“光伏项目真是好,晒着太阳点钞票!”

抓党建,建设“带不走”的工作队

后尤村共有党员13人,村支两委成员由4人组成,其中2人交插任职。原村支部书记由于年龄等原因于年初辞职,1名支部委员得病不能工作,2名年轻委员经常在外打工,村内工作靠文书开展,是名副其实的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

针对后尤村班子软弱涣散的状况,柳伟将基层党建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8月下旬,增补尤昌利为支部委员,任村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时带领党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整体素质。通过这些举措,后尤村党员先锋形象树立起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了起来,班子软弱涣散得到了改善。村组织原来的活动场所是一处旧房,面积狭小,设施陈旧老化。为此,柳伟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力争尽快为该村建设一处村组织活动场所。柳伟还计划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年轻党员引导上多下功夫,培养后备人才和干部,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贮备管理人才。

2019-12-18 ——泗水县扶贫办派驻后尤村第一书记柳伟的“三把火”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4792.html 1 “双弱”村的强村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