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
第03版:

济宁的“将就”与“讲究”

梁方苏

“将就”和“讲究”是一对谐音词,组成两词发音的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其差别表现在声调上,“将”和“讲”,一个是阴平,也称为一声;一个是上声,也称为三声。这个口语的差别,决定着两词完全不同的词意,从字面上很容易区别每个词表达的含义,但日常说话中全凭发音的声调确定字面的意思了。

普通话特别强调字词的发音声调,并为此做出了规定,但各地方言就大相径庭了。济宁方言与普通话有些差别,却也是靠声调区别两词的用场。

在济宁“将就”发声仄沉一些,而“讲究”发声则清扬一些。例如说:“你这个人一看就是个讲究人,不像他忒能将就。”说的就是一个人爱讲排场,另一个人办事糊弄。“将就”和“讲究”,不是典型的反义词,却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做事方式。

“讲究”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办事追求高标准,词的重点主要在 “究”字上。“究”字可组成很多词,比如“研究”“追究”“究办”“究竟”“究问”“究诘”“究天人之际”等等,表现出对事物的深入专注。所谓“讲究”,是进一步强调这件事。济宁日常口语中就有:讲吃、讲穿、讲价、讲理、讲死理、讲面子、讲排场、讲条件等等很多方言。

“将就”则是一种勉强、凑合、敷衍的心态和做法。词中的“将”字有拿的意思,比如李白的名诗《将进酒》中的“呼儿将出换美酒”。济宁方言中也有“将错就错”一词,说的就是错事错干,“拿着不是当理说”。

济宁方言中还常把普通话的“刚刚”,发音为“将将”。例如:“我‘将将’从那边过来,你也是‘将’下班吧?”最为常见的,就是把“勉强、接近”等一类词说成“将将”。例如:“我干这事‘将将巴巴’”和“这次考试我‘将将’及格,够悬乎的”,以及“我最烦你那‘将’死巴活的样子”。

至于词中的“就”字,有靠近、紧跟着、让步、完成等含义,分别在不同场合使用。例如济宁方言常说“吃馍馍喝菜汤,吃窝头就咸菜”和“饺子就酒,越吃越有”等俗语。话中的“就”,有“紧跟着”“同时”的意思。“将就”中的“就”字,则是勉强让步完成的意思。

以上用济宁方言举例,对“将就”和“讲究”两词进一步释义。通过对比,足可见两词在语义、使用场景及情感色彩上的鲜明反差。

“将就”强调对现状的妥协与接受,意为勉强接受不符合期望的事物或条件,带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色彩。“讲究”则体现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细节的专注。两词褒与贬的含义一目了然,照理我们的生活应提倡讲究,摈弃将就。但诸多外在条件影响下,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其中物质条件就是最大的制约。

济宁民间俗话说“富讲究,穷将就”,家里穷得捉襟见肘,怎么能讲究起来呢?

事情也不尽然,细心观察社会现象和世事人情,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讲究与否,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且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有的人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但旧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补丁缝得整整齐齐,让人看着精神,透出了自身的讲究。

由此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短文《陋室铭》。他身为朝廷高官、著名诗人,不羡慕厚禄豪宅、花天酒地,却对草庐陋室情有独钟。其文章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言为心声,文章所表现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讲究,让人敬仰。

我还想到了雷锋。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不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讲究吗?

一个人面对的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形成的阅历、世界观及生活习惯也是多样的,是将就还是讲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大概都具有将就和讲究双重心态。世事如麻,诸多问题的处理都面对着可与不可的选择,因此需要审时度势确定态度和做法。

事事都特别讲究的人,在济宁俗话被称为“较真儿”,更难听的叫“圣人蛋”,令他人厌烦,阳春白雪和者概寡。但事事都要讲究,却堵了自己的路,有时候将就一下,反而是后退一步天地宽。

事事都将就的做法更不可取,谁愿意同一个毫无进取之心,生活窝窝囊囊,办事萎浓扎血,向下打坠巴辘的人,一起生活一同共事呢?

讲究要避免华而不实,虚有其表;将就要避免毫无底线,毫无原则,一溜下滑地潦倒。选择哪种做法为人处世,都不能走极端,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变通。这一点,孔老夫子很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生活很讲究,关于吃,他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是,当他领着弟子周游列国,受厄于陈蔡七日绝粮断炊时,也放下身价,同弟子们一起以残渣剩饭野菜为食。目的就是周游列国,传业授道,弘扬心中的理想。

面对客观条件和外在环境,因时因地调整个人所持态度和做法,该讲究时讲究,该将就时将就。圣人能为之,“圣人蛋”却不能为,令人有所思、有所悟。

能将就、会讲究,是人生应有的为人处世之道,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这样才能生活得洒脱。

■图为济宁老运河文化街区 杨国庆 摄影

2025-10-25 梁方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4295.html 1 济宁的“将就”与“讲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