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卓红
金秋时节,漫步泗水县泗河岸边,碧水潺潺如翡翠玉带蜿蜒流淌,清凉水汽漫过河岸,浸润着这片因泗河得名的土地。作为自古便有“泉源林海”美誉的生态之地,泗水县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生态是泗水县最亮丽的名片,保护好水资源环境,是我们必须扛牢的责任。”泗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基武的话语,道出了当地守护生态的坚定决心。
翻开泗水县的“水账本”,一组组数据清晰展现出当地水资源保护的显著成效:91座水库星罗棋布,981平方公里控制流域纵横延展,2.8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滋养一方。尤其是2024年,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国控断面优良水体、地下水点位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泗水县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该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兴建、维修与改造,泗水县人大常委会更是将水资源保护纳入常态化监督,通过年度环境状况视察、执法检查等举措,为水资源安全筑起“防护网”。“我们把监督的‘探头’对准每一处水源,就是要让清水长流、生态常新。” 泗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环委主任委员董继华说。
一河碧水,不仅是生态名片,更是富民活水。在泗水县金庄镇的地瓜田里,绿油油的藤蔓爬满田间,厚实藤叶下藏着壮实的根茎,田边的尹城水库波光粼粼,与生机盎然的田野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态与农业共生的美好图景。“咱这地瓜能有好收成,全靠这水库的好水浇着!”金戈种植专业合作社股民高寒笑着说。
作为泗河支流芦城河中游的重要水利设施,尹城水库曾是当地防汛抗旱的“关键屏障”。随着除险加固、清淤增容工程的持续推进,水库蓄水灌溉能力大幅提升,水质持续改善,周边生态愈发向好,为农业生产注入了“稳定动能”。
“沙土透气,好水滋养,正是地瓜生长的‘黄金条件’。” 戈山厂村党委书记麻修忠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的800余亩地瓜,凭借细腻绵密的口感与软糯香甜的品质,远销河北、江苏、上海等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10万余元分红,还带动6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泗水县给出的答案是:锚定食品产业,让“好生态”产出“好产品”。
在泗水县经济开发区的济宁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清澈的水流顺着管道平稳输送,精准注入到一个个空瓶中。流畅高效的生产场景背后,是泗水县优质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这里的水质纯净,为我们的产品品质提供了最佳保障。”公司总经理关景斯说。
据统计,泗水县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达1.36亿立方米,15处矿区水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依托这份“水资源家底”,2025年上半年,全县规上食品企业已达28家,实现营收29.47亿元,利润9601.2万元。
“未来,泗水县将持续深耕生态建设,让生态活水真正成为滋养民生的幸福之源。” 泗水县委书记赵鑫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推进矿山修复、河流治理,守护好绿水青山。同时强化生态资源优势转化,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新兴产业,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泗河之畔的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