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第04版: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 德育渗透实践探微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 赵小迪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期,体育教学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体育教育不仅是技能传授、体能锻炼,更是品格教育、精神塑造。在身体活动的载体下,德育化为具体的行为体验,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心灵。

规则意识:在公平竞争中奠基道德基石

体育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每项运动都有明确的规则约束,这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社会规范的微观场景。在校篮球联赛中,有一支队伍在最后时刻通过明显犯规赢得了比赛。赛后,我组织全班观看录像,开展了“胜利的真谛是什么”的讨论。学生们逐渐认识到:违背规则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最终,这支队伍主动提出取消获胜资格。这件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是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础。这种基于体验的规则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力。

团队精神:在协作互助中超越个体

集体项目是培养团队精神的天然场所。在接力跑教学中,我将班级分为实力悬殊的两个小组。强组轻松获胜,弱组士气低落。这时我提出问题:“是个人跑得快重要,还是团队赢重要?”随后调整规则,以团队进步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们开始互相指导、分享技巧,弱组进步显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团队精神是强者帮助弱者一起变强。

意志品质:在挑战自我中锤炼坚韧品格

长跑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典型场景。我改变传统计时考核方式,采用“自我突破记录卡”,每人只与自己的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有一个学生最初跑完800米需要5分多钟,经过一学期努力,进步到4分钟以内。他在记录卡上写道:“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坚持下来,但现在我知道了,只要不放弃,我就一直在前进。”这种成功体验转移到了他的文化课学习中,解决难题的持久性明显提高。

挫折教育:在胜负起落中培养豁达心态

体育竞赛必有胜负,这为挫折教育提供了宝贵契机。在乒乓球比赛中,一名技术出色的学生因紧张失利,情绪低落甚至摔拍子。我在下一堂课专门设计“冠军的失败故事”环节,分享体育明星如何面对失败,引导学生讨论:“体育教会我们如何有尊严地输。”后来这名学生再次失利时,主动与对手握手,笑着说:“下次我一定赢回来。”这种转变,正是体育挫折教育的成功体现。

尊重教育:在互动交往中涵养文明素养

体育教学中的尊重教育涵盖尊重对手、裁判和规则。我注重这些细节:赛前相互致意,赛后握手感谢,对判决服从。有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尊重对手?他们是我们的‘敌人’!”我通过讲述奥林匹克精神,组织角色互换,让学生体会裁判的难处。经过体验,学生们理解了尊重的内涵:尊重不是示弱,而是强者应有的风度。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将德育意识融入教学设计,抓住教育契机;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德育就在体育教学中自然发生。

2025-10-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3323.html 1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 德育渗透实践探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