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郭甜甜)在济宁经开区山东纳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里,生产线井然有序,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一批新型循环水养殖设备。不久后,这批集成物联网、AI水质监测等先进技术的智能装备将发往国内多个沿海养殖基地及海外市场。济宁经开区积极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纳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现代渔业装备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的支持下,正推动该区渔业从传统单一养殖设备向智慧渔业养殖转型。
“我们不只是卖设备,更是致力于为现代渔业提供系统化养殖解决方案。”企业负责人陈振介绍。纳鑫目前主要生产陆基循环水系统及海洋全域养殖设备,打造工厂化养殖模式。公司研发推出的陆基循环水系统,换水率低于10%,单位产量超50公斤/立方米,节能达50%以上,目前已应用于通威、海大等行业龙头企业。此外,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可实现水质实时监测、设备远程调控、故障电话报警等功能,推动养殖走向“无人化、智能化”。
目前,纳鑫订单已排至11月份,产能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在济宁经开区定期组织的企业面对面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向区管委会反映了这一困难。会后,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专程带队走访企业,深入车间查看生产流程,仔细询问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在具体了解到企业急需扩大产能后,该区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紧急协调并整合出1.3万平方米现成厂房,用于企业临时过渡生产,缓解其燃眉之急。同时计划批复土地建设纳鑫智慧渔业装备研发生产中心,全力支持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扩大市场布局。
作为济宁经开区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纳鑫依托4.6万平方米生产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已取得企业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产品覆盖温控、水处理、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完善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与技术体系。在纳鑫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济宁经开区积极提供政策、厂房用地及配套服务支持,助力企业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瞪羚企业,成为该区首家获得“泰山人才奖”单位。今年,纳鑫“智慧渔业工业化养殖温控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旗下养殖用海水热泵机组与空气源恒温消毒设备成功入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名单。2025年,该企业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有力助推该区“蓝色粮仓”战略实施。
济宁经开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纳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全区“保姆式”招商引资服务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从项目对接到审批绿色通道,再到银企对接和定期座谈,济宁经开区通过整合部门资源、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实现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助力其“做精、做专、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