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8日
第04版:

东北抗联的济宁泗水籍“乔副官”

乔旭东 刘文华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岁月里,日本铁蹄践踏下的东三省,有一支我党领导的光荣队伍——东北抗日联军。其中,有全程参加十四年抗战的济宁泗水人乔树贵。

在抗联总指挥周保中身边,乔树贵担任警卫副官七年,多次率领小分队深入敌后,对日军实施袭扰和侦察行动,他作为身经百战、机智神勇的原型被写入电视剧《远东特遣队》。

出身贫寒的穷苦少年

1909年10月,乔树贵出生在泗水县三角湾村一个贫农家庭,五兄妹中排第三。七口之家仅二亩薄地,肚子吃不饱,更谈不上念书。为了不挨饿,乔树贵的大哥随舅父闯关东,到本溪南芬铁矿当了矿工。

1926年,乔树贵和二哥背井离乡,沿途乞讨,一路步行,千辛万苦找到大哥做工的铁矿,开始了以卖苦力为生的少年生涯。南芬铁矿是日本人开的,没有劳动保护,每次下井都无异闯鬼门关。瘦弱矮小的乔树贵,干过背钎子、推矿车这样的险活重活。

1928年夏,乔树贵到了鞍山王家堡子矿山,干了三年打眼工。每天两角日本金票,吃的是窝窝头、高粱米。早晨五点钟下井,晚上从井下出来已满天星斗。1931年10月,全副武装的日军将乔树贵等几十名工人押到奉天火车站,几昼夜的闷罐车程,到了密林深处的敖东城。原来,日军把他们抓来修筑吉林至敦化的铁路。

乔树贵和工友住在大席棚子里,四周铁丝网围着,到处都是日军岗哨。如此戒备森严,让他们都预感不妙。一位年长的工友让乔树贵以患病为由在工棚休息,偷偷观察日军哨位之间的距离,准备伺机逃走。

机智逃离奔赴抗战

乔树贵悄悄爬到山上,把岗哨位置用心记下。深夜,年长的工友将乔树贵推醒,七八个矿工在他引领下,逃出工区,向深山老林狂奔。黎明时分,在大川被几个持枪人拦住去路。得知他们是从日本人矿上逃出来的,就问是否愿意抗日救国。乔树贵和工友一听打日本,当即表示愿意参加,从此踏上抗日道路。

乔树贵投奔的是东北军旧部营长王德林任司令、姚振山为副司令的救国军,活动在宁安、敦化一带。第二天,乔树贵就参加了夜袭威虎岭铁路线的战斗,用铁杠、钢钎等工具破坏日军铁路一百多米。

此后,伏击日军巡逻兵,攻打宁安县城,工农出身的乔树贵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成为救国军中单兵作战能力超群的“兵王”。

1932年末,队伍编为吉东抗日游击队,乔树贵任排长。中共满洲省委,派出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对抗日义勇军进行改编,抗日队伍不断壮大。乔树贵所在的吉东游击队,被编入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兼党委书记。

跟党走才有革命的成功

能征善战的乔树贵,任一师三团二营三连二排排长,在革命队伍里如鱼得水,战斗中舍生忘死。展开游击运动,灵活机动地袭击日军,缴获越来越多的装备,原来的民国造武器被淘汰后埋掉。

党领导下的抗联第五军,官兵一致,一切缴获归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周保中给指战员讲形势、摆道理,大家一起学军事、学文化。乔树贵眼界大开,感受到与救国军的截然不同。

乔树贵对共产党人的认识和理解日益加深:打仗时,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心甘情愿掩护战友;几十天不见米粒的艰苦行军中,党员战友无私无畏,英勇献身。他渐渐明白,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革命成功的希望。不管征程多么艰险,一定要跟共产党走,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切。

1935年夏,党组织调遣乔树贵改任周保中的警卫副官。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曾在苏联列宁学院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后任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在抗日联军中享有很高威望。

乔树贵在周保中身边生活、战斗的日日夜夜里,周保中的坚定不移、无私无畏,对乔树贵影响教育很大。1938年4月,乔树贵由周保中介绍,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血与火中的历练成长

在日寇的疯狂绞杀下,抗日联军的三位总指挥中,第一路军的杨靖宇、第三路军的赵尚志先后牺牲。日军对出身云南讲武堂的白族将领周保中十分忌惮,多次发动针对他的斩首行动,悬赏七千块大洋捉拿周保中,扬言“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用真金白银换取周保中的性命。

身处数十倍日军的重兵包围和冰天雪地的摧残之下,抗联内部思想动摇,投敌叛变者增多,周保中处境十分险恶。乔树贵和战友大多身经百战,以一当十,与日军巧妙周旋,护卫周保中多次化险为夷。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中的虎口脱险。1938年初,周保中率乔树贵等少数随从,乘雪夜过乌苏里江,到达苏联境内,试图与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取得联系未果。

当时,前线军情紧急,五军门户小孤山失守,周保中急需赶回控制战局。途经第七军时,代军长崔石泉提出抽调部队护送,周保中没有同意。但是,回二路军指挥部的情报泄露。日军及伪靖安军,分两批埋伏于周保中返回宝清的必经之路。

机敏过人临危贴身护卫

周保中他们七人七骑,副官乔树贵和下江特委一名干部在前,周保中居三,身边是另一位副官陶雨峰,随后是军需官、电台员等。在前面开路的乔树贵,机警地四面张望,过人的机敏发挥了作用。

在离敌军伏击点仅有两三里的一个山岗上,乔树贵发现山上的枯草丛中有两个影子在动,立刻提醒大家警惕。目标越来越近,两个趴在地上拿着上了刺刀的长枪,穿着与抗联相似服装的人站了起来,说是来接周总指挥。

乔树贵一听有诈,答道:“我们是打前站的,周总指挥和部队还在后面呢。”由于大风雪阻拦,日伪军骑兵团当时刚到达伏击地点,一队人马正拼命抢占山头。

乔树贵判定是敌人,情况万分危急。他与周保中交换了眼神,周保中不露声色,用暗语指示大家准备好,从敌人口袋底冲出去。

乔树贵明白恶战难以避免,一面靠近周保中,随时准备给总指挥充当人肉盾牌,一面迅速准备武器。乔树贵身上两支枪,一支较长的四四式骑枪,子弹早已上膛,另一支是大号驳壳枪。他将驳壳枪在大腿上一擦,悄悄打开保险,紧贴在周保中身边,准备开始突围。

武艺高强冲出包围圈

周保中大吼一声:“快冲!”率先提缰,策马向前飞驰。乔树贵和陶副官双枪并用,百步穿杨,弹无虚发,打掉敌人的两个机枪手。七人七骑一下子从敌人的包围中撕开一个口子,冲了出去,转眼间将敌人甩开了几十米远。

猛然间,周保中坐骑受惊,前蹄一弯,一个趔趄把周保中摔在地上。乔树贵见状,立即通知陶副官,一起飞速回到周保中跟前。乔树贵说:“总指挥,您身上有重要文件,快骑上我的马,直奔西南方向,快!”

乔树贵让周保中踩着他的膝盖上马,对着马背猛抽一鞭,周保中骑马向西南方向疾奔。乔树贵和陶副官两员猛将边打边撤,交替开火,相互掩护,天黑时分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周保中与乔树贵的革命战斗情谊感人至深。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同志在北京逝世,彭真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等五十余人为治丧委员会委员,乔树贵也名列其中。

奉命从苏联返回东北

1940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日寇在东北的兵力达七十万人,持续讨伐抗联。派出的汉奸、特务满山遍野,老百姓种地都有特务监视,抗联部队牺牲人数剧增。

为保存这支不足两千人的抗日武装力量,1940年3月,经苏方同意,共产国际批准,抗联撤入苏联整训。不久,乔树贵和战友护卫周保中及抗联第二路军指挥部,进入苏联哈巴罗夫斯克的边疆地区组建野营。自己动手伐木盖房,开荒种地,建立休整基地。

野营休整主要是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成立了野营临时党委,乔树贵为组织委员。军训有射击、刺杀、投弹、侦察、滑雪、游泳、攀岩、无线电技术等,后来又增加爆破技术和跳伞训练。

1942年初春的一天,周保中问乔树贵,能否带一支小分队回东北一趟。乔树贵毫不犹豫地说:“只要革命需要,不怕上刀山,下火海!”

乔树贵的小分队有八名队员,主要任务是侦察敌人兵力布署和军事设施。出发时,每人配长短枪各一支,无线电用的干电池四块,手榴弹四枚,弹药二三百发。日军呢子服、伪满军服和便衣各一套,还有电台、行军锅及粮食等,行囊四五十斤重。

绝地潜行数十天直插日寇心腹

当时日寇在中苏边境集结大量兵力,准备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乔树贵的小分队,连夜越过封冻的黑龙江,顺着小兴安岭山麓,进入宽幅五六十公里的大草甸潜伏了一天。

地毯式巡逻的日军,发现了他们入境的踪迹,疯狂地放火烧荒。乔树贵他们用雪搓湿毛巾捂在嘴上,贴伏地面,火舌从背上掠过,尽管烤烫得厉害,但没人暴露目标。入境第一天,就经受了火海的考验。

兴安岭地区山高林密,小分队越过一道又一道山岗,哪个山高就往哪里爬,哪个坡陡就从哪坡下,躲过敌军骑兵一次次追击。在干粮吃光断炊几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射杀一头黑熊充饥。几十天的风餐露宿后,终与联络员接上关系,到达预定的绥化、铁力一带。

根据行动计划,乔树贵和战友们时而两人,时而三人,有时又分几个组同时出发侦察敌情,通过电台及时将情况报送给在苏联的周保中同志。周保中指示:侦察绥化地区日军飞机分布情况。乔树贵带领两名队员,穿便衣潜入日军严密控制的集团部落,一个有四五百户人家的大屯子。

与敌巧周旋半年获取大量情报

在日军警察和数百名伪满军、自卫团的眼皮底下,乔树贵等三人坐镇一个大地主家,宣讲抗日救国道理和抗日联军政策,让地主规规矩矩服从调遣,很快将敌人兵力驻扎、火车进出、车辆及运载物资、飞机场道路、飞机架次及周围岗哨戒备等详细情况摸清。

泥河桥是绥化和铁力之间的交通咽喉,日军重兵把守。乔树贵乔装打扮,靠近侦察,把泥河桥的结构摸得一清二楚,为随时炸桥提供了可靠行动方案。

乔树贵带领小分队在绥化地区与敌人巧妙周旋半年多,侦察到大量情报,于1942年11月回到苏联。此后,乔树贵和战友又分别多次率小分队以空降等方式入境,潜入敌后,侦察军情,袭扰日军,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并安然返回。他们作为中国最早的特种兵,其神出鬼没的英勇事迹被编写入电视剧《远东特遣队》。

乔树贵率队返回抗联野营地,向周保中详细汇报了在敌后的活动经过,周保中也向他介绍了在苏联野营的抗联接受改编情况。

宁安县城防司令员化名姜振江

1942年8月1日,按照共产国际的决定,南北野营的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三路军的兵力,重新编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被授予苏联远东军区第八十八旅番号,装备由苏联提供,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衔。

周保中任中校旅长,李兆麟任少校政治副旅长,崔庸健任大尉政治部主任,参谋长是苏联人马尔钦科。下设五个营,一个迫击炮连。一营营长大尉金日成,二营营长大尉王效明,三营营长上尉王明贵,四营营长大尉柴世荣,五营是无线电营。乔树贵结束了长达七年的警卫副官工作,被编入教导旅四营任中尉排长。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苏联红军攻入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8月22日,周保中带领东北抗日联军指挥部从伯力飞抵长春。同时,乔树贵和金光侠、陶雨峰等战友随苏联红军到达牡丹江,并成立卫戍司令部。乔树贵负责组织地方武装,接收日伪物资,安抚市民等工作。几天后,乔树贵被派到宁安,任宁安县城防司令员,化名姜振江。

军民携手开启宁安安宁

当时的宁安秩序很乱,由国民党员、汉奸和恶霸地主组成的“维持会”与我明争暗斗,周边有谢文东等多股土匪猖獗活动。宁安是抗联第五军的发源地,乔树贵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他牢记动身前周保中的嘱托,找到老抗联堡垒户了解情况,开展工作。

苏军底层官兵胡作非为,骚扰百姓,群众怨声载道。乔树贵在城防司令部约见苏联军官,严厉谴责苏军的为非作歹行径,并与苏军联合下达命令,没有城防司令部的许可,苏联士兵不能出营房。

经过广泛动员和思想工作,群众发动起来,成立了青年团,组建了人民武装宁安县教导队,配发武器,开展军事训练。店铺开业,集贸市场恢复买卖,唱戏等娱乐活动也热闹起来。

1945年农历八月十五,乔树贵返回司令部的途中,被暗藏的国民党日伪特务黑枪射伤,子弹从右大腿打进,从左骨盆穿出。乔树贵先是在部队野战医院住院治疗,后转入牡丹江铁路医院。

当时的医疗条件差,骨科医生奇缺。牡丹江司令部把全市有名的骨科大夫召集起来为乔树贵会诊,仍不见起色。医生建议把左腿锯下,他不同意。后从日本难民营找了个叫松本的骨科医生,为他做了大手术,左腿失去控制能力,只能借助双拐行走。

从战争到和平功勋卓著

1947年1月,乔树贵在延吉见到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周保中,要求安排工作,周保中命令他继续养伤。1948年驻吉林的部队南下,乔树贵不能随军。1948年3月,乔树贵在延边专员公署担任武装科长,放手发动群众,组建民兵队伍,开展军事训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乔树贵调任民政科长。他组织修建机场道路,增设十四所医院,接待安置伤病员,为朝鲜战场提供后勤支援。1952年9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乔树贵担任延边州中级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后担任自治州副州长,期间一直拄着双拐坚持工作。

1957年,乔树贵在沈阳军区医院做了股骨再植手术,十二年腿伤终于痊愈。手术后的左腿比右腿短十厘米,左膝关节仍不能正常弯曲,走路时还需拄一支拐杖。

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乔树贵,荣获苏联红军五星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八一勋章。他的夫人金善,朝鲜族,也是1932年参加革命的老抗联,后转入地方工作。夫妇二人从不居功自傲,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名声响亮,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戴。1984年1月16日,乔树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延吉去世,享年75岁。

①乔树贵夫人金善应邀带领全家访问朝鲜期间,受到金日成亲切接见。图中左三为金善,左一是革命烈士金日焕之女,其他为乔树贵的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女。

②在苏联远东地区休整时留影。

③1945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联远东红旗军团88独立步兵旅)部分官兵在苏联远东地区合影。

④在牡丹江城防司令部工作时留影。

⑤1945年,乔树贵(中)任宁安县城防司令员时拍摄于宁安。

⑥新中国成立初期,乔树贵和金善及两个儿子。

⑦与抗联老战友在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烈士墓前。

⑧⑨乔树贵及其战友的近亲属在莫斯科参加二战胜利纪念活动。

2025-09-28 乔旭东 刘文华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3014.html 1 东北抗联的济宁泗水籍“乔副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