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探索煤矿职工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有效发挥职工的创新精神与奉献意识,是新形势下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煤矿职工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优化路径。完善机制建设,保障融合常态化推进。从组织分工来看,需结合煤矿井下作业与地面管理的岗位差异,构建“班组—区队—矿级”三级责任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融合针对性与实效性。从科技赋能角度来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工作中“信息滞后、判断主观”的问题,依托煤矿现有信息系统,整合职工考勤数据、绩效数据、健康档案等多维度信息,构建心理风险预警模型,设定“连续3次绩效考核不达标”“月度缺勤超2次”等预警阈值,当职工触发阈值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对应管理人员,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预警模型可提前识别风险并介入。开发智能谈心助手,嵌入企业微信、钉钉等常用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职工在谈心过程中的关键词、语气语调等,实时生成情绪倾向分析报告,并提供针对性谈心策略建议,辅助管理人员提升沟通效果。从工作形式创新来看,需充分考虑煤矿职工工作地点分散、作息不规律、部分职工性格内向等特点,推行线上访谈模式,利用企业微信视频会议、专属谈心小程序等工具,为异地轮岗职工、井下作业后不便当面沟通的职工提供便捷渠道。引入专业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煤矿职工专属心理咨询App,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个性化心理测评、放松训练等课程,弥补企业内部心理服务资源的短板。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激励机制制度。激励机制设计需融合工作成效与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物质奖励深度绑定。尤其是对提出有效工作方法的管理人员给予奖金奖励,激发工作创新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与工作热情,为融合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完善保障举措。通过构建“班组—区队—矿级”三级责任网络,完善机制建设,能为融合工作提供常态化推进的制度保障,让责任落实到每一层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工作方法,结合线上访谈、第三方心理服务等形式,可有效破解传统工作局限,提升融合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围绕核心能力开展培训、建立与职业发展和物质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为融合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后续工作中,需持续优化现有路径,进一步发挥党支部书记、区队长的作用,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切实缓解职工心理压力、疏导思想情绪,既维护职工心理健康,也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与和谐发展筑牢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平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