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博
书香氤氲校园,文脉滋养心灵。近年来,兖州区政协深入践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聚焦文化“两创”和“书香社会”建设,积极探索文史工作与社会教育融合新路,通过赠阅图书夯实基础、委员讲堂提升深度、校本课堂注重实效等一系列举措,让沉睡的文史资源“活”起来,成为育人化人、服务社会的源头活水。
系统赠阅,让文化传承“有根可循”。兖州区政协着力夯实文化传承载体,精心组织编纂涵盖大禹文化、李杜诗篇、金石碑刻等特色的《兖州历史文化丛书》。今年4月,向全区60所中小学系统赠阅该丛书5200余册,实现全覆盖。各校纷纷设立“兖州文化图书专区”,并将其内容有机融入语文、历史、思政等课程教学,通过主题阅读、征文竞赛等形式,使地方文史成为学生们了解家乡、增强文化认同的“活教材”。
深度解读,让历史现场“有声有色”。兖州区政协持续打造“书香政协·端信讲堂”品牌,组织委员中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例如,常委李丹所作《李白杜甫与济宁兖州》专题报告,生动还原唐代兖州文化盛景,让千余名师生沉浸式感受诗城魅力。委员讲堂不仅发挥了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更将专业的学术资源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实现了“文史专家请进来,传统文化活起来”。
实践转化,让文化育人“有形有效”。 以政协赠阅的图书为依托,各学校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矿山学校的主题竞赛、实高附校少陵校区的拓展阅读、颜店镇中心小学的班级读书角与阅读打卡……形成了“课堂+活动+实践”的育人闭环。学生们在读家乡史、讲家乡事、研家乡文化的过程中,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归属感同步提升。
凝聚合力,让文化共建“有广度有深度”。兖州区政协通过赠书、办讲、促学,构建起“政协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传播机制。《兖州历史文化丛书》不仅走进校园,也走进企业、机关,成为各界了解兖州、热爱兖州的重要窗口。政协还与教体、文化等部门联动,开展督导反馈,形成工作闭环,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从“纸面”融入“生活”,从“历史记忆”转化为“时代认同”。
通过赠书、办讲、促学等方式,构建起“政协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传播机制。丛书不仅走进校园,也进入企业、机关,成为不同群体了解兖州、热爱兖州的重要媒介。政协与教体局、文化部门联动,开展专题督导、案例征集与成效反馈,形成文化育人闭环,推动传统文化从“纸面”走向“生活”,从“记忆”转为“认同”。
如今,兖州区政协以文史资料为纽带,以委员讲堂为桥梁,以校本课堂为阵地,成功推动了政协文史工作从“存史资政”向“教化育人”延伸,从“内部编纂”向“社会传播”转型。下一步,区政协将继续深化“赠阅+讲堂+课堂”模式,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为培育时代新人、建设“端信兖州”持续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