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栋 蒋忠杰
傍晚六点的邹城护驾山社区旁,“潮汐摊区” 热闹有序,成为城市管理柔化服务的缩影。这一看似简单的便民经营模式,蕴含着城市治理从“刚性管控”迈向“柔性服务”的深刻变革,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核心精神的生动践行,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激活民生与经济活力提供了独特思路。
长久以来,流动摊贩与城管的“猫鼠博弈”是城市治理的一大痛点。摊贩为生计占道经营,城管为维护市容反复劝导,矛盾频发,陷入“堵”与“疏”的两难困境。而“潮汐摊位”的出现,以“疏堵结合”的创新思路打破了这一僵局,实现了从“秩序冲突”到“秩序共生”的转变。如今,邹城流动摊贩纠纷量同比下降 72%,城管执法投诉率近乎归零,“摊主安心、城管省心、居民放心” 的三方共赢局面已经形成,印证了“潮汐摊位”在化解治理矛盾上的显著成效。
“潮汐摊位”的价值远不止于化解治理矛盾,更在于其扎根民生土壤,让 “小摊位”撑起了“大民生”。它一头连着摊贩的生计,一头系着居民的便利,是名副其实的 “便民驿站”。曲阜市圣华苑社区的“潮汐摊区”,清晨供应特色物产,傍晚设置修鞋、补胎等便民摊位,解决了居民日常小修小补需远途奔波的难题。这些案例生动说明,“潮汐摊位” 精准对接了民生需求,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生计保障,又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让城市治理充满民生温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民生始终是核心议题,“潮汐摊位”以微小的形式,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成为民生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经济层面来看,“潮汐摊位” 还是激活城市经济末梢的重要力量,用“小流量”撬动了“大消费”。它以低门槛、灵活性的特点,为创业就业提供了新空间,也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潮汐摊位”为个体创业者提供了低风险的创业平台,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也丰富了消费场景,拉动了内需,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潮汐摊位”的成功运营,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其并非“一放了之”,而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长效发展。“潮汐摊位”的管理需要平衡经营与环境、便利与秩序等多方面关系,各地通过探索“摊主自治”“红色监管”等模式,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良好格局,为“潮汐摊位”的长效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他城市治理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小摊位里蕴藏城市治理大智慧。“潮汐摊位”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不应追求“一尘不染”的冰冷秩序,而要在规则与温度间找到平衡。这些不断升级完善的探索,终将让我们的城市既有“高楼大厦”的现代感,也有“人间烟火”的温暖感,真正实现“面子”与“里子”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