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左晓洁
日常生活中,家庭常备药箱是守护家庭健康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这些药品,我们可以在面对突发健康问题时更加从容应对。但错误用药可能让药效“打折”,甚至威胁健康,今天就为大家揭开常见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备药越多越安全。解读:实际上,家庭备药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药品不仅会增加药品变质失效的风险,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储备必要的药品。
误区二:药品越贵越好。解读:药品的价格并不决定其效果。不同药品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选择药品应基于病情需要和医生建议,而不是单纯追求价格。合适的药品才是最好的药品。
误区三:药品不过期就能吃。解读: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在未开封、储存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药品保持稳定有效的时间。开封后的药品,其有效期会因储存条件的变化而缩短。例如,瓶装片剂开封后的使用期限一般是半年,胶囊开封后建议3—6个月内使用完。
误区四:长期不清理药品、丢弃药品原包装。解读:长期不清理药品会导致过期、变质药品的误服,增加安全隐患。同时,丢弃药品原包装会失去药品的重要信息,如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影响药品的正确使用。
误区五:忽视药品的相互作用。解读:不同药品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多种药品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误区六:自行用药,不遵医嘱。解读:自行用药可能导致用药不当或过量,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品,遵循医嘱,不要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
误区七:忽视儿童的用药特殊性。解读:儿童的身体发育和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家长应选择适合儿童的药品,遵循儿童用药指南,避免使用成人药品。
误区八:忽视药品的储存条件。解读:药品的储存条件对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药品,避免高温、潮湿、光照等不利条件,确保药品的疗效。
了解这些误区,有助于家庭成员更合理地使用家庭常备药,确保用药安全。让我们共同关注家庭健康,为家人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