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喻屯镇卫生院 王伟元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与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和反复刺激有关。其主要特点是右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厌食油腻等。与急性发作的剧痛不同,慢性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日常习惯的干预,避免诱发急性炎症,保护胆囊功能,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管理
饮食是控制慢性胆囊炎最关键的一环。原则是“低脂、高纤、定时定量、清淡易消化”。
1.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避免油炸、油煎食物,如炸鸡、薯条、油条等;减少高脂肪肉类,如肥肉、五花肉、动物内脏、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谨慎选择食用油,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油),但需控制用量,避免动物油;远离高脂肪零食,如奶油蛋糕、黄油点心、巧克力、冰淇淋、坚果(如花生、核桃),一次食用不宜过多;慎喝浓汤,特别是乳白色的肉汤、骨头汤,其中含有大量脂肪。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西蓝花、胡萝卜、苹果、香蕉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蠕动;选择全谷物,用燕麦、糙米、全麦面包代替部分精米白面。
3.保证优质蛋白质。选择低脂的蛋白质来源,如鱼肉(清蒸)、鸡胸肉、瘦猪肉、豆腐、豆制品、脱脂牛奶或低脂酸奶。
4.改变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凉拌、快炒的方式,避免油炸和红烧。
5.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脂肪;一日三餐可改为一日四到五餐,每次吃七分饱。这能促进胆汁规律性地排出,避免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淤积。
6.多喝水,每天保证充足饮水(约1.5—2升),有助于稀释胆汁,促进其排出。
生活方式调整
1.维持健康体重,肥胖是胆结石和胆囊炎的重要风险因素,但如果需要减肥,务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快速减肥会使得胆固醇分泌增加,反而容易形成结石。
2.坚持适度运动,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促进新陈代谢和胆汁排出。推荐进行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
3.保持良好作息,避免劳累,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情绪与心理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抑郁会影响肝脏疏泄功能,进而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不畅。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
需要警惕和避免的诱因
1.绝对戒烟限酒,酒精和烟草都会刺激胆囊收缩,可能引发急性疼痛。
2.慎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如部分降脂药、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胆汁成分或胆囊功能,如需长期服药,应告知医生您的胆囊情况。
3.注意保暖,其是腹部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胃肠道和胆道痉挛,诱发疼痛。
自我监测与就医指征
熟悉自身症状,了解典型的发作信号,如右上腹隐痛、胀痛、厌油腻、后背放射痛等。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疼痛突然加剧,变为持续性剧痛;出现发烧、寒战;出现皮肤或眼白变黄(黄疸);伴有恶心、呕吐且无法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