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
第03版:

农谚揭秘的秋收

杨靖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籍《春秋繁露》中这句记载,道尽了秋分恰处秋时正中之义。千百年来,农人察物候,悟农事,凝成农谚,口耳相传,衍化为解读秋分的生动注脚。而秋分这天,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谚里的“秋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秋分饭,一天短一线”“秋分前后有风霜”“秋分夜冷天气旱”等等,于农人而言,藏着自然节律与农耕劳作之关联,绝非一个清闲的节气。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极尽了紧迫感。此时田间坡上繁忙一片,棉花吐絮如雪,烟叶染黄似金。华北平原抢播冬麦,长江流域急割晚稻,作物应时的节点半分错不得。

恰如“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之说,秋分时节若玉米、高粱等作物还未抽穗,便没了收成价值,只能割了喂牛。又如“秋分糜,等不得”之谚,说的是秋分之时,糜籽饱满,倘遇大风大雨,颗粒便会脱落,必须抢割归仓。

播种时机也有讲究。北方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之经验,南方有“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之妙谈。农谚虽异,却都准确把握了“适时”二字。早播易受霜冻,晚种难育壮苗,唯有顺应规律,方筑就丰收之基。

然而,要想收成好,则离不开雨水的助力。水是农耕的命脉,农谚里就藏着对雨水的珍视和预判。“秋分有雨来年丰”,即秋分降雨不仅能滋润作物,还能蓄水土壤助力生长。“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更是将雨水的重要说得透彻,即秋分天晴,影响播种,而微雨润土,不误农事。

“秋分天晴必久旱”则是警示,若秋分当日晴空万里,往往意味着随后的时日降水稀少,需及时引灌。这里不得不提“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意指秋分若有雷电,可能预示天气异常,导致作物减产。故而农人会提前检修农具、疏通沟渠,以应潜害。

更妙的是,秋分农谚犹如连接秋与冬的“晴雨表”,能预示冬季的天气状况。“秋分刮北风,腊月雨水多”,指出若秋分刮北风,腊月就可能多雨雪,预警防寒防涝。若秋分刮南风,则预示冬季偏暖且燥,要留意冬季抗旱。

农谚,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它们既指引着田间的耕耘收获,也承载着农人对风调雨顺的殷切期盼。

2025-09-20 杨靖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2571.html 1 农谚揭秘的秋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