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第03版:

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微山县

擦亮生态底色,换来河湖碧水长清

■通讯员 刘倩 黄兆胜

微山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锚定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安全的治水目标,坚持系统化治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为南四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微山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六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机制创新

构建全域协同治理新格局

实施协同治理、生态共治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边界河湖治理联动机制,与江苏省沛县、徐州市铜山区等5个县(市、区)签订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2次,打击违法行为53起,取缔塑料加工、非法洗砂等污染企业41家。

全面落实南四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枣庄市薛城区等8个县(市、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及时兑付跨市横向补偿资金3560万元给上游的滕州市和薛城区,有力推动南四湖入湖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综合治理。

积极推行县域“河湖长+塘长”治水机制,将塘坑沟渠等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设置专职塘长,常态化开展巡查管护,动态化清零黑臭水体,实现河湖塘坑沟渠全覆盖管理。设立河湖长369人、塘长88人,累计巡查2.6万次,整治水污染问题3100个。

智慧赋能

打造精准高效监管新体系

打造“互联网+环保”智慧监管平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5个,包含16个入境水站、17个入湖水站、2个国控水站,水质超标自动报警,县乡联动溯源整改,实现入境、入湖、国控断面水质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共享联动,实现了“数据收集—智能分析—精准溯源—问题推送—定点执法—整改闭环”的监管新模式。

执法监管方式向高效精准转变。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利用视频远程执法检查等新的执法途径,进一步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执法检查效率、违法行为发现率大大提高。今年以来,非现场执法占比61%,对企业做到“无事不扰”。

打造河湖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以河湖及周边流域基础地形图为底图,以河湖“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及物联网监测数据为基础,共享集成视频等周边数据,建立河湖综合管理业务全景,叠加河湖基础信息、责任区域、河湖设施、监测数据、视频等相关数据,进行全面、集中、动态的全景展示与分析,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保障河湖水质稳定达标。

生态惠民

拓展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大力推进水质保护工程,实施退渔还湖、稻田退水、增殖放流等工程,多措并举涵养水源、提升水质,退出养殖池塘18万亩、清理网箱网围3.9万亩、完成稻田退水4.6万亩、放流优质鱼苗5亿余尾,实现水面释放、废水封闭、以鱼净水。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通过补种水生植物、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抑制外来物种入侵等措施,保护修复原始生态湿地10万亩,建成人工湿地6万亩,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15处。

2025-09-15 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微山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911.html 1 擦亮生态底色,换来河湖碧水长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