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7日
第04版:

那些鲁西平原的江米人儿民间艺人,近的在济宁、徐州、济南一带,远的去了开封、郑州、苏州、南京、上海,最远的去了关东,到了海参崴,下了南洋。1938年,一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铁矿劳工的“面人郎”,组织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罢工——

马来西亚铁山:山东面人郎点燃的抗日烽火

图文 孙现富

铁山远不远?远!远在南洋天边边;

铁山近不近?近!天天挂在娘心里。

铁山,原本不是一个地名,因为龙运铁矿而得名。它位于马来西亚的永平县,曾经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铁矿场。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来自山东菏泽解元集的“面人郎”,在这里点燃了一场大规模抗日烽火,组织了一次震惊中外的大罢工而被载入史册,英名颂扬。

解元集村是一个坐落在鲁西平原上的古老村庄,光姓氏就有30多个。民谣说“王张杨侯范任刘,两常一段七八李”,就是村上主要姓氏及源流的概括,这里还是菏泽面塑艺术的发源地。

面塑,又称捏面人,是用面粉、糯米面等原料,制作成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民俗艺术。捏面人的人,又被称为“面人郎”。当年,为了养家糊口,这里很多面人郎担着挑子,四处闯荡。近的去济宁、徐州、曲阜、济南、德州,远的去了开封、郑州、苏州、南京、上海,最远的去了关东,到了海参崴,下了南洋。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大雪下关东,六月出南洋。走遍天下路,何处是家乡?”这首民谣是当年面人郎艰辛讨生活的真实写照。

常天绪、李俊兴是村上最有名的面人郎。20世纪20年代末,他们听说南洋捏面人容易赚钱,就邀着村里十几个伙计,一起挑着担子漂洋过海,来到当时马来半岛的东海岸丁加奴(今马来西亚登嘉楼)。

当时的丁加奴,属于英国的保护领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被日本人统治。不过,这里华人众多,善于团结,当地气候又湿润温热,给捏售面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山东人勤劳朴实,很快就在南洋岛国站稳了脚跟。尤其是常天绪,生性豪爽,为人仗义,传授面塑技艺结交了很多朋友,有的还是马来亚的高官和社会名流,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

1933年,常天绪不再满足捏面人,经过朋友推荐,他在马来亚创办了自己的天绪公司,从“面人郎”转行成为龙运铁矿的矿区工头。自己的生活无忧了,但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吃不饱饭啊!常天绪夜不能寐,一心想着如何帮助家乡。

他想到了回乡招募工人,毕竟当工人比走街串巷挣钱多、来钱快。在《山东省志·侨务志》大事年表中,有这样的记载:1933年,常天绪两次回山东菏泽老家招募工人,其中在菏泽、定陶招工500人,在河南、河北邻山东地界招工320人。

听说常天绪回乡招工,村人纷纷报名,第一次就有70多人跟他下了南洋。他们中有常天绪的堂兄弟,有他的族人,还有后来回国直接参加抗日斗争的段振东、段振民、李兆谱、王林瑞、王兆年、王福安等人。

资料显示,当时,龙运铁矿雇有华人劳工2700多人。其中,山东籍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还多是菏泽籍。

龙运铁矿是日本帝国主义20世纪30年代在马来亚经营的规模最大的矿场,由日本政府直接控制。当时估算,这个铁矿日产铁1000余吨,年产量约40万吨,平均每周装3艘大型货轮运往日本本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听说自己开采的矿石被日本人运回去制造武器,用来杀害中国人,长期被日本资本家压榨盘剥的菏泽劳工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纷纷表示“从此誓与敌人完全断绝关系”“不再供敌利用”。忠厚善良的面人郎其实不“面”,一旦斗志被激发,必将激荡出磅礴的力量。

在解元集龙运铁矿抗日大罢工纪念馆,可以看到菏泽劳工在1938年《南洋日报》上刊登的罢工启事:“自去年七七事件发生以来,天绪等不即觉悟犹为敌采运军火原料助长敌人凶焰,抚心自问,愧悔无比,现全部工友截至二月二十八日均已离山,而天绪等对于包工之事亦均宣告结束,从此誓与敌人完全断绝关系,以后更各洗心革面,不再供敌利用,倘有违背所言,愿受我政府最严厉处分。谨布衷曲,伏希鉴原为幸……”虽然纸页泛黄,字迹模糊,仍能感受到不屈的精神和抗争的力量。

嗅到异常的日本资本家,先是进行利益诱惑,将日工资由原来的三四角钱提高到二三元钱,但劳工们没有动心。资本家见软的不行,又来硬的,在矿区增加矿警和监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阻挠和镇压。劳工毫不畏惧,激起更加昂扬的斗志。在常天绪的带领下,常合民、段振民、段振东、李兆谱、王林瑞、杨鸿友、常朝贵等人,都成为串联罢工的主要骨干。

杨鸿友的儿子杨守林回忆,当时,父亲他们利用班组长的身份,分头深入矿工之中,一边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一边组织矿工暗中进行破坏行动。他们将棉纱偷偷缠进机器里,将设备零件拆掉扔进山沟,迫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转。

罢工前一天,矿区又发生一起残害华人劳工致死事件。菏泽的劳工愤怒了,联想到日本鬼子霸占了东北,还把战火引到鲁西南,在家乡的土地上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决定除掉那个平日作威作福的日本监工。

常合民假装套近乎,分散那个家伙的注意力,段振民则悄悄绕到他身后,趁其不备,用手中的铁锹直击后脑勺,那个日本监工哼都没哼就见了阎王。工友们见状,七手八脚,把尸体直接扔进车厢,随着一车矿石消失得无影无踪。

1938年2月28日,声势浩大的龙运铁矿大罢工爆发。愤怒的菏泽劳工点燃了厂房,砸坏了设备,提着棍棒和铁锨,与日本监工打在一起。那些平时为非作歹、肥头大耳的监工哪是劳工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四处逃窜。混战中,菏泽劳工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很多人还脱掉身上的工作服,扔掉鞋子,表明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

罢工当天,常天绪带领公司的1000多名劳工全部离矿。龙运大罢工迫使铁矿和日本军火工厂停工,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沉重打击。这次罢工轰动了世界,各国通讯社纷纷发出电讯,称这是中国人最伟大的爱国行动。

“小枣树,弯又弯,背起包袱上铁山;铁山远,铁山行,铁山留下我儿名……”

这是面人郎李本化、李本纯的娘晚年经常吟唱的一个小调。当年哥俩和常天绪一起去马来亚卖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铁山成了母亲一辈子的牵挂。由于思儿心切,老人晚年处于疯癫状态。但老人始终记着儿子,念着铁山,直到死她都没有再见到儿子一面。

和李本化、李本纯一样,客死南洋的还有王贵玺,他是在罢工战斗中不幸身亡的,被工友埋葬在了铁山脚下。离家时,他的孩子还小,现如今他的孙辈们也已是耄耋老人。李保珠,在大罢工中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后下落不明。铁山留下了太多悲戚,也成为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村上的老人说,解元集还有十几个客死海外的面人郎,他们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村里人只知道他们当年的小名。

有斗争就有牺牲。一边是自己的饭碗和前程,一边是民族精神和大义,解元集的面人郎选择了后者。“国家都没有了,再饱的饭菜也不香”,他们宁愿把死和苦留给自己,也要为国家、为民族争口气。

龙运大罢工后,很多面人郎失去活计,没了收入来源。常天绪因为组织大罢工被日本人追杀,只好带着家人逃到吉隆坡。其他人跟随着南侨总会派出的船只去了新加坡,他们没有悲观,在当地重操旧业,还在陈嘉庚的组织下进行过义卖,将捏售面人挣的钱支持抗战。

有一部分面人郎历经磨难回到祖国。离家时两手空空,回家后一贫如洗。但他们的内心多了几分坚强,思想有了进步。段兆瑞的儿子段德法回忆:“我父亲回来时,就带回来一张破烂的麻袋片子。他对家里人说,听了爱国华侨的宣传,都把钱捐给了华侨组织,以支持抗战,就是要把鬼子赶出中国去。”

常合民、段振民、段振东等20多名面人郎,在经历龙运抗日大罢工战斗考验后,回到祖国就加入了党组织和八路军,直接参加抗日斗争。解元集村史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解元集村先后有3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近百人直接或间接参加了革命活动,13人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沧海桑田,英名流传。铁山虽远,但那场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久灿烂。铁山,蕴藏着不屈的钢铁意志,更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①解元集村人常合民、常天增、任冠禄在南洋时的合影

②菏泽劳工在1938年《南洋日报》上刊登的罢工启事

③《南洋商报》刊登的铁山华籍工头刊登启事宣誓尽忠报国相关新闻

④解元集村人任冠禄参加龙运罢工后的归国证明

⑤面塑作品

2025-09-07 图文 孙现富 那些鲁西平原的江米人儿民间艺人,近的在济宁、徐州、济南一带,远的去了开封、郑州、苏州、南京、上海,最远的去了关东,到了海参崴,下了南洋。1938年,一群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铁矿劳工的“面人郎”,组织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罢工——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412.html 1 马来西亚铁山:山东面人郎点燃的抗日烽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