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高爽 王青雷 马贝贝)近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区(CCU)医疗团队应用交感神经调控技术——星状神经节阻滞,救治了一名交感电风暴患者。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学中心被报道过应用此技术治疗交感电风暴的案例,此例为该院首次成功实践。
据了解,该患者为77岁女性,既往有“心力衰竭、冠心病、糖尿病、肺栓塞”等病史。本次因“胸闷、憋喘7天,活动加重伴夜间无法平卧”入院。虽经充分药物治疗,其症状未缓解,且出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心率不稳、四肢湿冷,遂紧急转入CCU。入院后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医疗团队立即给予积极药物干预、维持内环境稳定、充分镇痛镇静,并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命体征渐趋平稳。
然而,在转院的第3天,患者突发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虽经多药联用,心律失常仍反复发作,并间断出现室颤,多次行电击复律。医疗团队判断为交感电风暴。鉴于患者存在严重心衰及肝功能异常,长期大剂量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受限且效果不佳,救治陷入困境。
危急时刻,CCU团队经充分评估并联合麻醉科会诊,果断决策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在床旁超声精准引导下,将药物注射至患者左侧星状神经节附近区域。令人惊喜的是,仅10分钟后,患者室性早搏显著减少,室速、室颤未再发生,顽固的交感电风暴被成功遏制。
CCU团队成功应用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治疗交感电风暴患者,标志着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在危重心律失常综合救治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启了交感风暴治疗的新篇章。
新闻链接
交感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指24小时内反复发作≥2—3次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致死率高。交感电风暴是由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引发的临床急症,主要表现为24小时内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其病理机制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直接相关,常见诱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结构性心脏病及术后应激状态。临床救治以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为核心,需联合电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病因治疗,及时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